抱朴含真 发表于 2018-10-8 16:52:05

百年剧社——易俗社

本帖最后由 抱朴含真 于 2018-10-8 17:32 编辑

民国元年(1912年),以同盟会会员为领导核心的西安易俗社在西安成立,开创了秦腔戏曲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易俗社以新的价值观组成新的戏曲学社。易俗社第一次建立以艺术教育、排练、演出、创作、研究融为一体的新型的学社体制。第一次提出秦腔“移风易俗,开启民智,补助社会教育”的宗旨,明确提出使戏曲服务于社会改革的进步主张。第一次创建了分班训练,择优逐班递补的方法(实行甲班:早期毕业,已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演员;乙班:近期毕业能独立演出的演员;丙班:毕业后补充乙班,三班递补制)。第一次在秦腔戏曲团体里建立正规的教练(导演)制度和舞台监视(监督)制度,大胆革新,艺术上自成流派。第一次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传播秦腔,这就是1934年、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两次录制秦腔唱片。易俗社创立现代戏曲组织管理的新模式。一是文人与艺人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二是学习文化与学习戏曲并重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体现出“救济贫寒子弟”“提高伶界人格”的人本主义思想。三是剧目建设与队伍建设并进的管理模式。易俗社把剧目建设制度化。《易俗社章程》第二章第五条规定:“一、历史戏曲:就古今中外政治之利弊足以引为鉴戒者编演之”;二、社会戏曲:就习俗之宜改良道德之宜提倡者编演之;家庭戏曲:就古今家庭得失成败最有关系者编演之;四、科学戏曲:就浅近易解之学科,实业制造之艰苦卓绝者编演之;五、诙谐戏曲:就稗官小说及乡村市井之琐事遗闻含有教育意味者编演之。”易俗社在秦腔表演内容上,以“可去、可改、可取”的方针,对传统剧目进行甄别,使其“推陈出新”;同时组织剧作家着手编写与“科学民主”和“改造社会”宗旨相适应的新戏。总之,易俗社倡导“民主与科学”的现代精神,践行文化秦腔的建社理念,在易俗社榜样的带动下,榛苓社、长庆社(三意社)、秦中社、通俗社、化民社、正俗社、秦钟社、新声社等相继成立,并形成了以“西安乱弹”为中心的秦腔新主流派。当时和随后许多班社和戏曲院团纷纷效仿“易俗社模式”。

老游湖 发表于 2018-10-8 17:49:01

长知识了!

yuemanshan 发表于 2018-10-8 21:38:12

可惜传统戏的发展,如今举步维艰

小诗呆 发表于 2018-10-8 22:39:03

动荡的戏剧社

林深数树 发表于 2018-10-10 08:00:50

戏曲的发展也是薪火传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剧社——易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