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生于1720年成长在名门相府,从上而下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比较喜欢擅长的舞文弄墨,这位拥有博学多才的宰相,应该老百姓没有不知道了。
有一次,乾隆早朝时兴致勃勃,忽然想起了吟诗作对。深知刘墉蕴藏着满腹经纶,不甘人后就想到吟诗比试。虽然贵为九五至尊且无天赋之才,但是吟诗作对的水平太不敢恭维。然而,乾隆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想一首诗,竟然给刘墉是轻描淡写的比赢了。心里面就一直很是不爽,那想一想气不打一出来。如果不是刘墉在故意点化,那乾隆可能输的惨不忍睹。向来自高自大的一国之君,总觉得自己不可能会示弱,为了不想在满朝文武面前失颜,思来想去就找个理由赢回面子。可是想半天都没有一个好方案,这才传旨和珅前来出个主意了。
谁想到和珅眨一眨眼晴,那出了个太阴损的办法。一心想要扭转乾坤,乾隆也没觉得不妥,自己身为大清国的皇帝,不允许任何人功高盖主。于是,一张圣旨昭见刘墉前来,有一件事不明需要商议。刘爱卿读书多年在朝中才高八斗,想必对君臣父子关系都有所耳闻。那么“父叫子亡,子不亡;君让臣死,臣不死。”这两句诗朕有些不明恭请赐教。我主万岁才学乃天下独一,臣子在下只好班门弄斧了。这两句雅俗共赏的诗很好理解,所谓“父叫子亡,子不亡为不孝;君让臣死,臣不死则不忠。”哦!你是臣而我乃是君,那么现在你去死吧!
刘墉点一点头朝外走去,哪知道不一会儿回来了。皇上还没告诉怎么死法?你去跳护城河不就行了。可是过半柱香的时间,又不紧不慢的回来。乾隆困惑说你怎么又回来了,莫非刘爱卿是贪生怕死之徒?这,这到不是。谁想在护城河正准备跳,我想到屈原就不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