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网
标题:
书生江路(第一部)第一章 白云在山的那一边 身世(4)
[打印本页]
作者:
闻鸡起舞
时间:
2018-6-4 21:14
标题:
书生江路(第一部)第一章 白云在山的那一边 身世(4)
本帖最后由 闻鸡起舞 于 2018-6-4 21:19 编辑
身世(四)
回家至今想来还有另外一个缘故。那是因为江路在六岁上一年级的不久,妹妹来到了人间。妹妹没那么幸运让一个不咋会看孩子,妹妹也不喜欢的一个笨丫头照看着。记得周末没事江路也会背着妹妹满院跑,那妹妹是最开心的了。又一次无意中望见小路上过来本女子,竟把妹妹薅着腿倒挂着往前来,应该是妹妹要挣脱于她。小江路义愤填膺没胆冲过去指责,飞快的跑回去向妈妈告状,那谁知道妈妈只是淡淡的苦笑了一下。原来当时的雇人不好找也不敢加钱了,想想三个孩子还因为办丧事花了很多积蓄。记忆中妹妹梳个小辫整天无忧无虑。
记忆中的童年就是奶奶管着我和弟弟的上学放学吃饭玩耍。院子很大,大门外还有二院开着一个水道,他们用瓦片搭桥,然后在压水将事前叠好的纸船从桥下穿过,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弟弟玩腻了就不再爱呆在家里,跑到前街去玩孩子们当时最爱玩的游戏:甩三角、打面包(用报纸叠四方方像个面包,然后你放地上,对方用面包扇你的将其翻个就归了人家),还有用弹珠赢子弹壳,那时也不知道咋有不少子弹壳的,应该是部队留下的。老车站曾经被驻过军,很多东西都是家里积攒的,兵荒马乱的年月就这个都存点。弟弟自然开始没有这个就在旁边看,然后呢苦练甩面包老赢获得同龄人的小崇拜,然后分面包给有炮壳(就是子弹壳)的孩子,对方先借给他他赢了再还,没几天就把子弹壳都赢得没人跟他来了,只好升级玩赢弹球,自此以后听到“团狼团狼声”那一定是弟弟凯旋归来了。你没见他小眼专注点射的程度,一月下来小指甲盖都被磨蹭的出现了很明显的一道渠。弟弟用他在别的战场的胜利抵抗了江路的学习上的傲气。奶奶每天早上要早早起来煮炒面,用的是一个小茶缸,使的是小煤炉。滚浪的差不多了我们也被香气逗得起来了,一人一小口的喂还是自己分几口吃忘了,只是马上出发上学了,偶然回头才看到奶奶也很小心地将没有挖干净的缸子底用勺子挖一挖舔一舔,相信奶奶从不会重新为自己熬一缸的。奶奶是个很少发表意见的人,江路长大了以后对奶奶的了解才更全面了一些。慈祥而刚毅,永远都不会忘记。
奶奶算是河北保定一本分人家的小家碧玉,江胡子带兵打仗驻军与村落,地保也为了一方安全说动奶奶一家上门提亲。江胡子连长也欣然接受,很快的就有了大姑姑。有一年队伍开拔也比较突然,闻着信儿的奶奶抱着孩子掂着包裹大步流星的居然找到了队伍(奶奶有幸小时候赶上孙中山当总统提倡妇女放脚,脚板基本没坏)。可遗憾的是爷爷(江胡子连长就是小江路的爷爷)派了勤务兵去接奶奶的,没想到一去就再也没见到。那个勤务兵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被爷爷收留干了几年可顺听了。致使以后一旦不顺利就骂奶奶甚至酒后失态打奶奶,奶奶也不解释就是一个忍,忍气吞声。其实他是爱奶奶的,因为爱才会率性而为,也知道就便是打了奶奶,奶奶也不会率性而去。不管后来多艰难做任何买卖,管钱的一定是奶奶。爷爷带兵参加过围剿红军的战斗,白白死了一些弟兄,后来张将军兵谏蒋介石迎来了转机,抗战之后打日本发起了忻口会战,一次败退途中国民党师长开吉普那叫一个跑的狼狈,爷爷手下兵被碾了腿,爷爷非常生气,就冲着吉普破口大骂。因为顶撞长官被乱棍棒打之后,不愿兄弟为蒋军白白的送死卖命将来还要打共产党,于是不久就带着三个排长开小差离开了部队。跑到了华山脚下的一个小城镇,借着一位关防师长的照应(这位市长器重爷爷的禀赋许以营长,但爷爷厌倦了打仗也怕连累了师长拜辞不受),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百姓生活。先是收购死耕牛卤熟叫卖,后来没有货源了,商议来商议去发现票房外开个茶馆本小利大(也大不到哪儿去)很容易上手,说干就干买地皮盖木楼圈院子置桌椅挂上了“燕顺茶馆”的气死风灯幌子,一干就到了解放前期。听说家乡都分土地了,好日子要来到了,兄弟们千恩万谢告别大哥,带着妻儿老小一股脑回家了。爷爷带够给了他们盘缠,送他们一一上了火车,也是拜托打听消息,会不会真的没啥亲戚了。祖父打小是孤儿的样子,姐姐拉着要饭走到了一个叫林家庄的村舍,被一家大户收为义子干儿。出劳力和林家弟兄打把式练武,直到张学良部队入关就投了军。因为作战勇敢有些智谋很快的升为了连长,但国军党的部队就是一个腐败,升军衔不送礼是不可能的,下级军官中的贫寒子弟很难有条件因为带兵有本事就擢升的迅速,没有学过进过讲武堂也够不着那种圈子。
爷爷和奶奶就一了本分的经营着茶馆兼买点简单的吃食。那些逃难的一般都会到茶馆里先打个尖,歇歇腿。打听一下去路和投亲的大概方位。生意还是蛮兴隆的。当然开始的时候没人敢说啥,后来生意好了也被地头蛇带人来照交情,爷爷先兵后礼的予以化解。一直到了兄弟们都回家了,生意也不怎么忙了,爷爷有置办了躺椅之类的成为了街坊邻居消夏解食的好去处。祖父为人仗义,能够做到仗义疏财,并且好打抱不平。当地的黑恶势力被征服后也导致后来三反五反期间被人构陷,偌大的基业面临被充公的危险。政治运动来了谁也不能幸免,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楼要被收(解放后革委会经常在楼上办公开会,祖父祖母都是好茶好烟的伺候), 万般无奈只得在后边的地皮上盖瓦房了(解放前爷爷花了二两半黄金购买了一亩零八厘的地皮和当时的附属物,然后在街面上盖得茶楼),房子盖了东西两厢,修了后门楼就到了农历新年,一家人住进了新居却乐不起来,因为家里没钱了,啥都买不回来,连典当的值钱得得物件都没有。咋办?爷爷就让大家炕上睡大觉,大门从外边锁上,既不走亲戚也不待客。周向的邻居和朋友因恐惧和这样的复杂身份的人家,也就是外姓人来往怕惹麻烦。就这麽睡到了初二。爷爷上茅房,因为喝了太多的茶水。天无绝人之路!蹲着养神的爷爷无意往左前方的地面一瞅,不知那阵风刮到地面来一张钞票,捡起来定睛一看原来是1000圆。当时的一千元其实就是人民币一角钱,那时的邮票都是800元。这下赶紧让奶奶出去称了六分钱的面四分钱的菠菜,熬了满满一大锅啊,奶奶后来说她一人一口气就喝了六碗。奶奶说她虽说管账,来了爷爷的落难弟兄,就算家里只剩下两个银元,也要给人家一枚。如今家里揭不开锅了,谁来帮咱们啊。到了初三下了雪,门外来了敲门人,那是爷爷的古旧老友——华山道士王希贤。见过寒暄之后了解了情况,叫大伯和父亲跟回去拉了庙里的两麻袋玉米和豆制品,奶奶才用它换面换油盐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以后的日子是怎样的老人们都不愿提及,不过断断续续的也说过一些细节。爷爷断了酒更多是因为没有佐酒的“药”,下酒的东西。大姑算姊妹中年岁最大的,说个人就能收些礼,可能当时的姑父人老实大姑也看中了,爷爷的要求又达不到,大姑为了大家,毕竟她是个大肚子饭量的人,一狠心一跺脚就跟大姑父跑到老家去了。父母如今想来也能明白大姑的心思吧,很多人都对大姑担心也放心,相信大姑到哪里都不会受气的。河南武陟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因为害怕爷爷,直到爷爷过世了才发电报一家人见了一面。
爷爷想点子换钱啊,他也不会啥手艺,开茶馆是简单了点。他就定了一个木头箱子,学着做当时人冬天抹脸的“雪花膏”,大伯也挺有想法的,和爸爸一起给废电池里钻眼灌上浓度很大的盐水,然后用蜡水一封,那样一来电池还能用一阵子。走街串巷甚至跑到周边的村子,最多的时候都走到华县地界了,有一次就是点背,只换了一枚生鸡蛋。爷爷让小哥俩分而生食之,而爷爷是饿着肚子回来的,在爷爷的内心那是多难受的一件事情啊。
奶奶和大娘浆洗别人家的衣服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啊,就和周围人去北边河滩割苇子换点钱,也拉石头甚至荒坟石碑回来,家里的车轱辘是特制的铁板辐条,想必是部队用来拉辎重的。有一次拉的太重大家都没气力,过一个小坑一使劲又压在了一个尖锐的石子上,崩飞了气门芯,闪栽了婆媳二人,笑坏了周围邻居。只好众人相帮卸了东西推车空手回家。
大娘是合阳人,和母亲逃难到了这边,经人说合就给了大伯。那时的人结婚不结婚都要早结了大人心思,家里多一口虽说也难,但有个帮手奶奶也有个说话的人。都是苦命人家更懂得收纳,想必大伯也是因为家里这么艰难,虽说和这样一位陌生女子没啥感情,那就慢慢培养吧。很快的也暴露了大伯的心迹,他去当了兵,也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用。二姑呢,也早早的在初二的时候在众多竞争中拔得头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县广播站播音员。家里慢慢的有了起色,大孙子的诞生让老人们心生荣耀,只要不亏人不反党积极要求进步,这个家族就会开枝散叶壮大起来的。于是爷爷有了一颗信念,这个家不容易,谁也别想赶走他。
文革是上层阶级搞路线斗争的产物,对知识分子的冲击不消说很严重,对人民内部的矛盾也因为下层人民的不了解乱执行酿成了社会悲剧。爷爷虽说人缘子女都没得说,还是想着牺牲一人保全子孙,连骂带说的气走的大伯去了西宁,姑姑受到拖累万般无奈走了成都,大姑没有人知道身世免了一灾。父亲进入工人阶级队伍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爷爷在没人揪斗的情况下,自保有态度,自糊高帽子和另一位有历史污点的人游街几圈,看得人只是看热闹。没有多少人向他们扔东西。听后来民革一位负责同志回忆,说他见过爷爷游街,觉得那人很有威仪,一点不像坏人。
作者:
老游湖
时间:
2018-6-4 21:27
文革是上层阶级搞路线斗争的产物,对知识分子的冲击不消说很严重,对人民内部的矛盾也因为下层人民的不了解乱执行酿成了社会悲剧。爷爷虽说人缘子女都没得说,还是想着牺牲一人保全子孙,连骂带说的气走的大伯去了西宁,姑姑受到拖累万般无奈走了成都,大姑没有人知道身世免了一灾。父亲进入工人阶级队伍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爷爷在没人揪斗的情况下,自保有态度,自糊高帽子和另一位有历史污点的人游街几圈,看得人只是看热闹。没有多少人向他们扔东西。听后来民革一位负责同志回忆,说他见过爷爷游街,觉得那人很有威仪,一点不像坏人。
读后这段文字,真的仿如回到了昔日。
欣赏这种朴素的文字!
作者:
yuemanshan
时间:
2018-6-4 21:55
历史的沉淀
欢迎光临 当代作家网 (http://ddzj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