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下乡青年 于 2023-9-1 21:47 编辑
马尼拉的大篷车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大篷车――公共汽车堪称世界级的风景线,极具特色。 一 外观特殊。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重型吉普车,发动机仓伸向前方,乘客仓和驾驶仓溶为一体。不同的是车身要长一些,配置的是柴油发动机。车身或喷漆或不喷漆,都是彩画满车,包括菲律宾的国旗。除了前风档以外该安装玻璃的地方一律不安装玻璃。 前部――设计理念各异,简捷明快,保守庄重,新潮典雅,随心所欲,表现出多种风格。平静、奔放、前卫、开朗不乏其类。甚至有仿制世界名车的商标,且熠熠生辉。机仓盖大小基本一致,具体形状和弯角以及冲轧的花纹各不相同了。 两侧――侧面窗户的高矮各异。多数是从前到后开一个长方形的窗户,当中也没有任何加强装置和安全设施。下雨时用塑料布档死。车身两侧用以增加强度和减少噪声而冲轧成千秋各异的花纹,以水平横向条纹为最多。轮子上方的弧形板的弧形基本一致。喷涂或粘贴着各种彩画。驾驶台在左侧,驾驶员门的地方是没有门的,一条备胎守在此处,遮住了驾驶员的下半身本,下雨时把挂在门框上方的塑料布放下来就可以了,这时的驾驶员不能从后视镜中看到车身左侧路面情况,左转弯的行车隐患是可想而知。 尾部――一个巨大的门框镶嵌在尾部,没有门,形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的洞,有几级踏步阶梯为乘客步入车内做了准备。门的两侧在约400MM处用圆滑的弯角过渡到车身两侧面。而在400MM处设计者以艺术家的手法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尾灯的形状各不相同,甚至你以汽车行家的水准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判断出哪个部位是设计安装尾灯的――那里根本就没有尾灯。尾部的白钢扶手和护栏的高矮、粗细、离车身的远近都有自己的风格。 顶栅――一般都比车身两侧宽约300MM,避免了雨水从窗户潲进车内,同时能遮挡一部分阳光对车内的照射,减少车内的温度,体现了科学的设计理念。 二 车身材料。有通体雪亮的白钢板;有银花锦绣的镀锌板;有柔和洁净的薄铝板。都是防锈材料,这就是有的车身不喷漆的原因。也有用传统的材料做车身而全车喷漆。 三 内部结构。简洁明了,端庄典雅。顺着车身的两侧设置两个长凳,驾驶员就在车厢的左前方。车内也可以站立很多人。 四 品牌。这种大篷车根本就没有品牌,实事上也构不成品牌。车主可以任意做一个图案作为自己车的标志,且多数车也没有标志。这就可以理解世界任何品牌的商标都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五 发动机。一部新出厂的公共汽车,却一律采用从国外进口的旧发动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随车主的心情更换任何发动机,谁也不会干涉。 六 营运。无站牌、无站点(个别有站点)。前风档上面醒目地写着提示乘客的英文字母(英文是当地两种官方文字之一),任何地段招手即停。每台车都有固定的营运线路,里程一般是18KM,乘一站车的票价是7.5比索。(1人民币约合6比索,当地护士每月工资是1.2-1.4万比索,佣人每月工资是4000-5000比索,车的造价约450000比索)里程增加票价增加,全程18比索。没有售票员,乘客将车票钱一个一个传给司机即可。没有逃票现象,也没有月票。 据了解马尼拉的大篷车确系二战时期美军重型吉普车的变种。二战的结束,也结束了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当地人把战争的废物――重型吉普车加长车身和轴距用来从事城市客运。换装柴油发动机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燃料。偶尔有两个一样牌照的车辆,说明当地车辆管理有空白点。任何两台车外形和动力都不一样的原因是车主自己设计外形、选择发动机。厂家在总体结构符合车辆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达到车主的满意。所以行驶中的大篷车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这种汽车制造简单,价格低廉,运输便捷,成本少,见效快,在当地很有生命力。也为世人打造了一个独特的靓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