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时期,天下纷争,英雄豪杰并起,相继有魏、蜀、吴成为一方帝国,那么这些国家除了演义上精彩纷呈的战争故事,还有哪些钱币在如实记录了当时的经济、社会面貌呢?
蜀汉一向自称为正统王朝,铸造的钱币大多却不精,失去汉朝那种规范的风格,主要铸有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定平一百。除了短期内铸造的直一,大多数离不开一个“百”字。其实就是一种对百姓的经济掠夺。
直百五铢,三国时期蜀汉钱币。钱的面文意思是一枚直百五铢的价值可以与一百枚五铢钱的价值相等,是一种大值虚币,而重量却与普通的五铢相差无几,在重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古代,这就是利用铸币权对百姓赤裸裸的盘剥。当时刘备的财政紧张,他采用刘巴的建议,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发行“直百钱”。直百钱有面文“直百五铢”和“直百”两种。政策立杆见效,当时的府库立即丰盈,当然这浸泡了老百姓的血与泪。
太平百钱最开始很有争议,各地均有发掘,由于当时史料的缺乏,还弄不清楚是谁发行的,面文也有很多种,类别繁多。但1980年四川成都西门外出土了“太平百钱”钱范,说明此钱铸于蜀都,应该是蜀国的钱币,最流行的说法是建兴(223年)元年,蜀后主刘禅始铸太平百钱。
定平一百也存在争议,当时日本泉谱说第一字读“安”,系西晋十六国之成太宗李雄所铸,中国的旧谱也往往跟从这种说法。但随着我国的钱币研究和历史考证越来越深入,这种说法基本被推翻。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认为按照形制、流通及出土状况,应该是蜀国晚期的钱币。这种钱币钱体薄小,钱文为篆书而夷漫不清。
其实,由于当时的历史匮乏,中国自己的钱币研究虽然久远,也只在晋朝开始。对于当时的割据政权,由于战乱的破坏和史料的不全,往往需要后人经过更为艰辛的探求。
直百五铢面文篆书顺读,“五铢”二字略为瘦长而与汉五铢字样近似,“直百”二字宽矮,分别与王莽“小泉直一”的“直”和“契刀五百”的“百”字相同。面、背有内外廓,多光背,常见水波、星号等纹饰;少数背铭篆书“为”字,以示铸地益州犍为郡,被称为“犍为五铢”,系方孔圆钱中最早之记地钱。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工”,“王”,“十三”,“七”等字或四出文。由于铸造工艺的缺陷,直百五铢普遍品相不好,但存世量不多,较为少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