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抱朴含真 于 2020-8-5 11:07 编辑
收膏成剂亦奇葩,痹湿风寒莫怕词 曰: 万漉与千淘,仙草灵苗。 溪泉炉火慢煎熬。 地魄天精腾瑞气,凝聚成膏。 痿痹苦难调,烦乱忧焦。 形躯不似昔年豪。 抬手揽衣敷患处,瘀阻惊逃。 膏药属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系中医丸、散、膏、汤、丹五大剂型之一。历代医家均崇尚“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膏药就是外治最常见效果最好的一种。明代繆希雍《炮制大法》说:“膏者,熬成稠膏也”,清代龚云林《寿世保元》也说:“膏者胶也”清代徐大春说过: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由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可见膏药的历史渊源。
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赵氏膏药创始人赵有丰,生于道光13年,具家谱记载,他十岁左右就常去道教圣地玉泉院玩耍,道医“古闲居士”在此修行、炼丹、制作膏药。赵有丰对制作膏药具有浓厚的兴趣,常常追随其左右,有时还给他做下手。对一些制作方法还不时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古闲居士”发现其天资聪慧,就毫无保留把自己所学传授给赵有丰,临终前还将道观筋骨膏药秘方传给赵有丰。赵有丰从此单独制作膏药,治病行医。时至今日,赵氏膏药已传承七代。传世膏药为“赵超群牌颈健腰椎贴”。 赵氏腰椎贴的制作方法大致如下: 一、选料:精选36种中草药,如丹参、川芎、当归、千年健、伸筋草、独活、丁公藤、川牛膝、乳香、没药等上等药材。 二、制膏:◎ 浸泡—将药材浸泡入上等香油中,春夏两个小时,秋冬三个小时。 ◎提炼—用文火熬制约四个小时,并用桃、槡、槐、柳、榆“五枝”不断的搅拌,至药材炸至枯黄浮在油面时,离火过滤去除药渣。 ◎升华—将过滤好的药油重新置入炼制容器中,加入血余、动物皮(特炙)等再用文火炼制一个小时,再次过滤去除药渣。 ◎炼油—将过滤好的药油置入炼制容器中,用文火熬炼药油至滴水成珠状即可。 ◎下丹—用武火加热下丹,并用五枝顺时针不断搅拌5-8分钟,待浓烟冒尽时,改用文火继续搅拌熬制5-6分钟,膏体色泽呈黑亮时即可离火。 ◎去火毒—将熬制好的膏药倒入准备好的玉泉院泉水中,浸泡7天,每日用玉泉院泉水更换三次。 ◎去燥邪—将浸泡好的膏药阴干,装入陶罐内,用蜂蜡密封罐口,埋入阴凉干燥处地下7-10日或放入地窖15日。 ◎启封—直至陶罐内的膏药经性状、气味、色泽的辨别,达到要求方可取出另行存放,待用,不达标的则弃之。 ◎ 摊涂—将膏药块水浴熔化后,再加入麝香、冰片、血竭等精细药材(根据不同病症酌情加入特制的精细药粉),搅拌均匀后,用竹片将膏药均匀的涂于棉布、狗皮、医用无纺布之上即可。 ◎成品—直接贴在皮肤上即可 制药工具有:药秤,铁锅,“桃、槡、槐、柳、榆”五枝搅拌棒,铁锅等等。 赵氏膏药在选材方面特别的严谨,药材精挑细选,药力持久。气味芳香、冬天不脆夏天不流,外观黑如漆、明如镜。通行经络、活血散瘀,消肿镇痛疗效显著。并且都是纯中药,用过之后对人体的皮肤没有任何副作用。加上熬制膏药的时候里边放的有香油,比较容易渗透有利于皮肤的吸收。膏药与皮肤免接触,低致敏,防渗漏,效果更集中。 赞 曰: 撷取霜根暖蕊,采来露叶灵芽。 地衣龙骨赤环蛇,更有恒春半夏。 鼎纳山川气象,炉藏日月光华。 收膏成剂亦奇葩,痹湿风寒莫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