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华阴非遗项目展示之 跑竹马

[复制链接]

23

精华

834

主题

1102

帖子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10:4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抱朴含真 于 2020-8-5 10:51 编辑
   旗卷云飞鼓角鸣,鱼化鸥惊,编竹为形
词 曰:
旗卷云飞鼓角鸣。
步健身轻,驰逐奔腾。
解鞍少驻问途程。
水绕山迎,陌路纵横。
野甸芳郊入望平。
暂缓征缨,指顾徐行。
曲终响转起欢声。
鱼化鸥惊,编竹为形。
   跑竹马,俗称“竹马舞”、“竹马会”。表演者腰上挂着用竹蔑和纸糊而成的“马”,手挚马头、身穿古戏服,着彩妆,装扮成历史人物,表演出各种跑马阵势,是传统的民间舞蹈。相传始于宋代,大底取材于金兀术跨马游春的故事,已有一千年的历史。经历代民间艺人的排演与实践,已形成了固定的演出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华阴司家村的“跑竹马”是祖宗留传下来的一项传统舞蹈娱乐活动,传承了400余年,主要活动于清明节祭祖、庙会和各大节日的庆祝活动。最初开始时,是乡民们集体成立了“铜锣会”,由铜锣会组织负责置办文武场面的各种用具,如:锣、鼓、二胡、琴等,并边跑马边唱着“竹马曲子”。竹马曲子者,今日之东路迷胡是也。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中式大裆裤填满干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
     跑竹马的角色,少则十个八个,多则几十个,一般为双数。其中引马、赶马、头马,二马(项马)、中马(腰马)、尾马比较重要,各有角色要求,各具鲜明特色,需要“好把式”来表演。引马的从肩到胯,斜挎一个大串铃,头戴英雄帽,手执大长鞭,起着指挥、引导群马的首领作用。鞭杆是硬质灌木做成的,用红漆油漆,两头有花边图案,很是好看。长鞭是用牛皮条扭结编制的,后粗前细,梢端用丝做成鞭穗,还挽着红绸缎条子,很有神韵。引马人在群马表演的节奏间和关键处,不时地甩着长鞭,“叭、叭、叭”,震得山水哗哗响。赶马的需要一个灵活精干,富有幽默感的表演者,他在跑碎步,甩响鞭的同时,还时不时地做一些滑稽动作,引逗得观看者前仰后合,笑个不停,大大增添了表演效果。
    跑竹马在民族吹打乐器精彩演奏的配合下,由慢到快,驰骋跳跃,只见马首不见人影,犹如万马奔腾,沙场冲杀。整个马群舞步疾速,乐响激昂,情绪亢奋,气势粗犷,表演场景十分热烈火爆。三两场下来,整个表演者全部都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所以表演者是十分辛苦的。对于演员的装束,多数是以歌颂军人战斗英雄的,解放后,也有各民族的衣着装扮,唱腔和装束都是自编自演灵活多样的。随着形势和当时的需要而变换的。
    排练节目,当时叫“念曲子”,又名“板头词”,现在叫“自乐班”。当时在村里村外,谁家办理红白喜事,春节和有大的节日活动,都去欢聚助兴。受到乡民们的喜爱。在明末清初时,演出人员不断壮大,演员的水平提高了,村民组织置办了戏衣等舞台用品,开始登高台演出。在演出前,首先是跑竹马,吸引观众入场,所以人们又美其名为“竹马曲子剧”。
    司家村至今一直延续“竹马”这项传统民间艺术,有组织地不断革新创造,发展壮大。愿这门古老的艺术散发出青春的活力,永远地传承下去。
赞 曰:
竹马,竹马,翠筱生成幻化。
顾瞻疾步徐行,回身转首蹈腾。
腾蹈,腾蹈,鼓乐喧呼取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