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四十六)
强勇自把颜耀祖这个“活宝”“丢”在成品仓库里,一直“风平浪静”的,再加上自己的事多,整天忙这忙那的,几乎已经把他这个小表弟给暂时忘掉了。
随着国庆长假的来临,排队购票就成了千万“游子”“归心似箭”的“心头之患”。
那个时候还刚刚兴起网上订票的新方式,但大部分人没接触这新鲜的东西,所以还停留在排队购票的传统里。不过,显然急于回家的打工者和趁此机会出来旅游的人们有意无意地“撞车”了,谁是最终的赢家,那就得拚一拚谁能有“通宵达旦”地排队买票的耐力,所以一部分人“知难而退”了,他们窝在租房里买点酒菜呼朋唤友地把自己弄醉,以断了自己外出旅游或回家的心思。
不过,不愿排队或没有时间排队的或排队身体吃不消的,只好央求别人代劳。这样,黄牛党便应运而生了。中国铁路系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采用实名制购票,所以黄牛党们可以随便给谁代买都行。黄牛党有俩钱,只要他们舍得投入,就很容易与铁路系统的内部人员组成“万无一失”的订、购一条龙服务,也就很容易“做大做强”。所以越是到节假日,票越紧张,求他们代劳的人就越多也越“踊跃”。据说,有些黄牛党为了做独门生意,不惜动用与铁路内部人员关系或少量的投入,提前“垄断”了某些紧俏线路的火车票,致使那些想排队购票的人都莫名其妙地丧失了机会了,因为等你刚好排到位时,售票员漫不经心地只跟你说几个字“刚好票卖完了”就再不理你了,你该怎么办呢?如果你真有急事,你恨不多一张票多加一、两百甚至三、四百块也在所不惜吧?所以,一个厉害一点的黄牛党,一个春节前后赚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都不足为奇的。
强勇上一次五一回家,带老婆颜之夏到滨江市人民医院检查后因为结果不明朗,就铆足了劲地带经常咳嗽的老婆去武汉检查的,谁知道老婆却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并且自那以后,老婆的咳嗽老毛病还真的长时间没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让强勇终于去掉了一块“心病”,从而安心于自己在爱慕的工作。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十一就来了。
为了要及时亲眼目睹女儿强劲刚入小学适应不适应,强勇老早就在老大难的购票问题上做足了功夫,但还是“功亏一篑”地在网上抢票环节败给了眼疾手快的年轻人。临了不得不向一黄牛党“低头”,咬牙以双倍的价票买个放心才算了事。
遇此重大节假日,只要能够及时地顺利回家或抵达目的地,就算黄牛党“狮子大开口”,只要票是真的,也会有人要,而且还抢着要的。所以“看清形势”的强勇也认了。
一回到滨江,强勇就开始有点小激动。
又是大半年了,一直没见面的自己的女儿、妻子和老妈正在家门口等着自己呢。尽管颜之夏跟自己几乎每天还用小灵通通过一次话的。
长达七天的国庆节,说起来是不算短的。但幸福的时刻总是“稍纵即逝”的,不知不觉中七天的长假就只剩下一天了。
强勇突然想起了想起自己之前购买保险想回来退购的事,掐指一算,早已过了所谓的“犹豫期”了。这也就基本坐实了强勇之前购买保险的“不犹豫”。
没办法,强勇只好又筹划返回成都了。
庆幸的是,相对于回滨江时排队买票而言,去成都的票购似乎方便不少。
强勇一回到成都,老远地就看到保安队的黄队长阴着脸朝自己走过来。
强勇有预感,一般情况下,黄队长这样的脸色准是有事,而且还是大事。
果然,黄队长一开口,差点没把强勇吓着:
“强总,新来的仓管员颜耀祖跑了。”
“你是怎么知道他已经跑了?难道他差不多两个月的工资也不要了?你的这个玩笑开的这样太没有创意了吧?”强勇不以为然,眼皮抬都没抬一下。
“真的哎,强总。你回家的这一个多礼拜,那小子什么时候跑的我还是听仓库的另一个仓管员报告才知道的呢。这小子胆子真大啊,据说临走前,竟把一大车货发到了自己家呢。他怕老板查他的账、查他家的地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最后还直接把仓库的电脑都给偷走了。哎呀,我在外十几年的,还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人才啊?!”黄队长没有“争论”,只是“照实往下说”,临了还摇头晃脑的,一副可气可笑的样子。
啊?这么说这就是真的了!
好个颜耀祖!趁着自己离开公司的时候,居然干起这等勾当?!胆子也真的太大了!哎呀,有点不妙啊,他颜耀祖出事了,那自己不就成了“引狼入室”的那个人了吗?!哎,好在知道这一内幕的只有自己和颜耀祖本人啊。不过,他的老家不是已经没人了吗?他就算把家具通过物流公司拉到他的老家,谁来接受呢?
其实,这也是颜耀祖的一步“险棋”。他在做这个动作之前,就已经“策划”好了一切的路线甚至还估算了它的后果。首先自己毁了一切的证据,让爱慕公司甚至警察失去了线索;其次就算警察真的“万能”,侥幸地查到了家具的下落,但能证明什么呢?甚至自己家里人都没有一个。不过,更相信前者,所以他在发货的同时,给村里极少数能“呼得动”的一个书房的叔叔打电话许以重谢才答应替他代为收货的。
“报案了没有?”沉吟半晌的强勇想起了要做的事。
“当然报了案了,不过我估计没有什么太大的希望。你知道不?行政部文员通过网上一查,竟然发现这小子之前应聘的身份证都是假的呀。看来,这小子一来就蓄了这心事了,算是我们爱慕公司的颜老板在帮他打了五万多块钱的工呢,这些货真价实的家具啊,到头到还没落他个人情呢!我猜颜老板应该不会就这样算了吧?!”看来黄队长得到的信息还真不少,说明他还是做了些工作的。
“黄队长,你这个保安队长还是没白当啊,知道的还真不少。不过,公司也是按规定招聘他的吧?谁成想会出这事?哎,都是人心隔肚皮啊!五万多块,对于我们打工的可不是小数目,但对于一般的老板来讲就不一定了,所以我想,不是看老板有没有办法收拾他,而是愿不愿意收拾他罢了。”强勇说的也直摇头,但很庆幸当初自己不为颜耀祖走后门所动,硬是让他通过行政部来面试的这一举动“足够英明”,要不然的话,现在自己可能“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很快,派出所大盖帽们就例行公事地来爱慕公司了解情况,强勇当然全程来接待。
但是强勇很快就从大盖帽们的消极态度上“嗅”出了此案侦破“希望渺茫”的味道。
而颜董事长当然也不会为了那几万块钱的家具与颜耀祖“奉陪到底”,从而“顺藤摸瓜”摸到颜耀祖家里去,然后来了“人赃并获”。
第65章 偏激的代价
(一百四十七)
虽然国家还没有颁布白酒限令,但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在借机限制和打击外来白酒的销售了。这是一个用“鼻子”做生意的张平老早就嗅出来的“味道”。
从小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张平,毕业后彷徨了一阵子,最终选择了自己热爱的白酒行业销售白酒,并一干多少年,积累了丰富的的销售经验。
张平的主要工作就是经常在各地转悠,通过承揽各大厂商的礼品酒业务来推广自己的白酒品牌业务。但最近他突然感觉自己的业务推动很是吃力,甚至市场业绩有点“节节败退”的迹象。
而真正令张平“倍感挫折”的却也是他最“欣赏”的自己的竞争对手---安徽某酒王。这个比自己布局要晚一年多当时在自己的“地盘”里并不为人所知的安徽白酒的“异军突起”在他看来完全是“销售政策”的成功典范啊。
做一个正常白酒销售的人都知道,其实一种白酒在一个地区销售的好坏,有时候跟白酒本身的质量、价格甚至品牌知名度这些看起来“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太多的关系,倒不是说因为只要是国家批准和检验合格的白酒,工艺和品质上基本上“大同小异”而已。其实它的销售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却是厂商们“三缄其口”的“支持力度”啊!
怎么说呢?
就拿最近令自己头疼不已的安徽某酒王来说,无论名气和口感都没办法跟自己销售的五粮液相提并论,听说安徽本地人基本上就不喝这种酒的,甚至连听都很少人听说过这种酒的,但人家的销售额硬就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几个月就翻起了大浪,市场份额噌噌噌地成倍成倍地往上涨啊!不仅如此,还大有不断地“蚕食”着原本属于自己的苦苦经营数年的“地盘”的趋势呢。
张平觉得导致自己市场一再萎缩的原因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家的价位比较合适大众消费,一百多元一瓶,放在市场上谁都买得起,不痛不痒的。相比之下,自己卖的五粮液的平均价格是它的好几倍,甚至十多倍的,有点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销售量自然难以做大;二是某酒王厂商舍得给经销商丰厚的回报。这个对于张平来讲,也是“最致命”的。现在买酒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中国的白酒除了高端的难以“模仿”外,其他的同质化竞争的成份十分普遍和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一般的白酒,在市场很难找到“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而白酒销售的渠道是控制在经销商手上的,经销商愿意花大力气“推广”的话,那么,相应的销售业绩自然要好。但是,如何让经销商卖力地去“推广”呢?这是一个摆在白酒厂商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许多白酒的厂商过于相信自己的白酒品质或品牌的价值以及市场号召力,从而“忽略”了经销商的“推广”的关键作用,实际上就是“忽略”了经营商的核心利益。须知:经销商都是“唯利是图”的哟。所以,在张平看来,各类白酒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白酒厂商对经销商的让利大小的竞争。试想:卖一瓶某酒王经销商可以赚四十块钱,但卖一瓶五粮液可能经销商只能赚二十多元钱,经销商会去“推广”哪种白酒呢?
当然这其中也排除象五粮液这样的著名厂商通过“控制”渠道利润以最低价格回馈消费者的“惠民”“初衷”。但是问题就来了,这跟经销商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会因为五粮液的品牌知名度更高、市场更好“推广”所以就选择它来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推广吗?
消费者当然对五粮液的销售“惠民”政策举双手赞成!但比较价格也是他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啊!何况消费者与厂商中间不还隔着经销商吗?不要说五粮液的销售价格与某酒王的相差悬殊,就算两者相差无几,经销商也会首选某酒王进行市场“推广”吧!为达此目的,他们有的是办法,就算有人有心想消费五粮液的,如果他们“不愿意”或觉得“无利可图”的话,也可以在销售渠道上进行“雪藏”的啊!
关于这一点,张平不知道多少次“反馈”给公司的业务部,但都一一如“石沉大海”,根本上得不到公司方面的任何回应。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平觉得很郁闷。
这样下去,不仅会辱没了自己的曾经屡屡获得销售冠军的“名声”,还可能直接影响自己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的生计啊。
怎么办?
哎,要不是孩子、老婆都“绑定”在这个号称酒都的宜宾,自己早就“另谋高就”而“远走高飞”了。
作为销售标杆的张平销售业绩的持续下滑,让其实虽然一向善于“察言观色”但一直对自己“不闻不问”的公司业务部的领导们突然感到“事态严重”而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跟张平来做“思想工作”。
领导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把本来就窝着一肚子气的张平狠狠地“教育”一番,然后还没听清张平的什么建议、意见,就“棋高一着”地象老师布置学生作业似地再次给张平这个一直的销售冠军一个目前情况下根本上无法完成的销售任务。
所以,来一个领导,张平的眼睛里就要冒一次火。
怎么办?
等领导们走后,张平只好随便找个地方就像惩罚自己一样,头一次一个人喝闷酒把自己喝得醉醺醺的,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就“不省人事”了。
等张平醒过来时,一群人正围着自己,一个女人正在自己的旁边哭泣,但显然她并不是自己的老婆;一个男人被几个人拉着,但他却怒气冲天地对自己大喊大叫;更奇怪的是,一个大盖帽正严肃地站在自己的身边盘问起自己来:
“你深更半夜地跑到人家女人床上干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这是在哪里呢?
张平一个激灵摇晃着脑袋,定神一看,啊哟!糟了!自己这是躺在哪里啊?这不是人家小餐馆老板娘的房间吗?那叫喊着的男子虽然自己没见过,想想就是他的男人了。
张平觉得自己很无辜!只是走错了房,啥坏事也没干过,就像销售白酒一样,被人从销售冠军的宝座上硬生生地赶下来,自己却无能为力、百口莫辩啊!
当初自己不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地弄出个老婆来了吗?现在又重蹈当年的覆辙啊?只是自己早就已婚了,而对方不一定是已婚之人但至少也是名花有主的吧?!
麻烦就这样再次缠上了本身已经焦头烂额的张平!
等到哭得泪人儿一样的自己的老婆、孩子赶到现场时,张平已经被大盖帽双手一铐扔进了警车的尾箱,并随着呜呜呜的警报声响,三两下就消失不见了。
对于张平这个曾经“酒仙”“酒圣”来说,真是“成也白酒,败也白酒”啊。
就这样,一个原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并长期把持着五粮液白酒区域销售冠军、一个顾家的好男人,突然变成了一个私闯民宅“意图不轨”的“地坯无赖”。
张平顷刻之间“三观尽毁”,一颗在白酒市场上“战无不胜”“立下赫赫战功”的心也一下子跌入了地狱。不仅是周围的人瞬间“颠覆”了对自己的一路来的看法,更因为自己为此还需要付出半年时间的牢狱的煎熬啊。
等到张平半年后“再见天日”的时候,老婆、孩子已不知去向。
曾经对自己热情有加的周围的人一个个象看到瘟神一样远远地躲开自己。张平觉得自己活得太“窝囊”、太“委屈”了。
没有办法,张平只好决定去找个陌生的城市去重新活下去。
张平犹如“丧家之犬”,慌不择路地狂奔一气。等到自己身上盘缠所剩无几的时候,也就“别无选择”地歇了下来。
仔细一看,自己竟然来到了从未落脚的武汉这个大都市。
不管是在哪里,必须先找份工作,才能生存下来。
但是一找工作,张平就突然想起:自己除了能喝白酒、销售白酒外,竟“一无是处”啊,于是好象什么工作到了自己面前都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找来找去,最终还就只有一公司送货的司机岗位同意录用自己。
张平没有了在白酒方面的“过人秉性”,就好像自废了武功的江湖人士,临了却居然要去干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司机工作!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张平纵然万般无奈,也只得硬着头皮去上班来糊口啊。
开车送货很辛苦,张平盘算着自己能省就省点。所以一开始他就计划到附近一家超市去买整箱的方便面来应付自己紧巴巴的钱袋。
但是今天的运气实在是太不好了,张平前脚赶到超市放方便面位置,有人后脚刚刚搬走超市里的最后一箱方便面。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服务员,张平就急着问:
“怎么,你们超市的方便面都没有了吗?”
谁知这服务员也是新来,居然只是说声“不知道”后,就扭头走人了。
这世界怎么了?怎么什么事什么人都好像在跟自己作对?!
张平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很烦躁,对别人也好对自己也罢,好像一种无形的枷锁正牢牢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张平想摆脱啊!但是他越是想摆脱,似乎脖子上的枷锁就套得越紧!紧得自己每天都感觉越来越透不过气来一样!
强烈的自杀的念头支配着张平回到租房后,一言不发地选择了割腕自杀。
幸运的是,住在同一客厅的租客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张平,才避免了事态的“恶化”。但是,已经钻进“牛角尖”的张平,岂会如此“善罢甘休”?
所以接下来的上班后,张平仍是控制不了自己莫名的“冲动”的情绪,自杀的念头随时都有可能冒出来的。
张平飞快地开着车,自己感觉好像是在腾云驾雾一样痛快。实际上他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情绪啊!他就这么一路狂奔着,也不管路况如何是不是有人在其左右。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不是车子撞到路边的一棵大树上自动熄了火、自己受了重伤而不省人事,还不知道张平这次要闯多大的祸呢?!
现场自然是惨不忍睹!惊慌失措周边的居民,马上哇哇地报警了。
迅速赶来的武汉交警队和派出所的大盖帽们,双双在现场取证后,就把“肇事者”的张平连人带他的白色卡车一起拖离了事故现场。
最终的结果是两死一伤。
当派出所的警察告诉张平这一惨剧时,他居然对此一点感觉都没有,好像这一切都跟自己无关似的。
死者的家属闻讯赶来,一时间现场哭的“呼天抢地”!看到警方将“肇事者”张平迅速地带走了,感觉“无处发泄”,直接闹到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这事在武汉当地马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为此,武汉市相关领导责成市区检察院、法院组成精干力量立即介入,以平息当地老百姓的民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