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7-11 06:2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深数树 于 2018-7-11 06:25 编辑
3
说孔夫子是大人是圣人也不为过。
既成书典,自己修诗书礼易春秋,门人编论语;又有门派学风;书典和门派的精神品质又高。——终于风流天下,泽被万世,形成文化传统,民族精神。
这才有:
孔夫子致孟子。讲王道,法先王。序伦常,重仁义。
孔夫子致荀子。溯天道人道原初,以人为中心,倡积极有为。
孔夫子致董仲舒。天道、人道是打通的,永恒的。要义、纲常贯穿其里,演绎自然和历史。
孔夫子致二程、朱熹。也就是致理学,致道学。也就是后来的礼教和纲常。三纲五常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加仁、义、礼、智、信。
孔夫子的东西是实践哲学。虽然也致王阳明,也走心学内省。但到底玄远,形而上,脱离现实了。不被孔门传入认同。
所以说,“孔夫子即礼教即纲常”。
但这样说,还是要分清先儒,后儒。即先秦的儒学,秦汉的儒学,和后来程朱的儒学不同。
但这样说,还是要看到庙堂对儒学的取舍,对学术,对思想,对民风的导向,也是积极、 强势、几乎不可逆转的作用力。
到儒学被满清利用,做八股文取仕(甚至日本人侵华讲建设王道乐土),我们也不好说孔夫子学说是奴才学(汉奸学)了。
理学杀人,礼教纲常杀人,跟后来的阉割了天道意识人本精神的后儒的干系,不可强加于先人(先儒)。干系也有,根本却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