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乐园

[复制链接]

13

精华

600

主题

1597

帖子

首席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11 09:5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闻鸡起舞 于 2023-7-11 09:55 编辑




     我家是独院,前后两进院落,这在农村都已不多见了,而我家却在居民区,小户尚多,但基本都让房子填满了,鲜有留院子的,若有也是有限的几个平方而已。像我家前后院都有几十平方的可不多的,你说神奇不神奇,气人不气人!
   说起所在的老车站也是颇有历史的,围绕车站建起的这些房子大都是当年的逃难之人和公房职工家属自建的,地是东宫村的地,可在兵荒马乱的旧社会谁占了就是谁的,谁先占了也会因为要走转让给了后来的,你地主人也没多大关系的。
    车站是三几年建的,围绕车站做营生的就多了起来。逃难的更多其实是分不到这寸土寸金的地儿的。我们家搬到这里大概是40零年前后,找些些地方关系,腾了大概七家贫户搬走的。当时就前后花了二两半黄金,我爷爷带着一帮弟兄通力合作就给改造的像个家模样了,临街盖了木质茶楼一栋,用作长期的收入来源,弟兄们也就有了事情做,不用车站里当扛货的伙计了。
   修了茶楼,后边厢房盖好,院子围墙都没能力砌,就围了个石头垛,插些铁蒺藜算防贼了。弟兄们到了五六年前后,多半由爷爷张罗着娶了媳妇养了娃,政府各村分地了,就听到消息携妻带子奔了老家,而奶奶和爷爷就一心地安居了下来,毕竟老家那边也没啥亲戚的了,何况爷爷当过国民军官,肃反运动也吃不消的。
  几十年间,家里来的人都是有数的。最初来家里的是爷爷的道家朋友,华山上的王老道。斜跨着一个白粗布口袋,四方阔的,里边据说装着一些道家小册子和一些支单。听说他很乐于行善,派出支单可去道馆领取一些粗粮供果之类的,帮助穷人家熬过些日子。那日转到我家,恰是过年大年初三。
   我家因为修建了房舍,茶楼也被政府没收了,没钱过年了。爷爷叫把门从外边掏着手锁了,不出门拜望街坊四邻,也不让人家登门,因为来了客那什么招呼人家。我奶奶,大姑,二姑,大伯,爸爸都在炕上躺着,爸爸最小,饿的乱叫唤。
  爷爷饮茶了一早上,瞒不住去了趟茅房。爷爷的茅房是专供他一人使用的,算是家里修的比较体面的小建筑。可用“雕梁画柱”形容,其实就是给一个坑修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上边也是屋脊的结构。蹲在上边颇有气势的,好像我就蹲了一次就赶紧下来了。
   佩服爷爷眼力过人,蹲在坑上,脚踩长砖,俯视四周,却发现东墙根地面上落着一张画纸。定睛一瞅像是钞票,民国的纸钞颜色都比较的重,踮脚尖拾起来拿到眼下观瞧,恰是一张一千元的小票子。是风吹来的,也算老天开恩了。当时的一千元已然贬值的跟六十年代的一角钱是一样的等价,可也能买六分钱的面,四分钱的菠菜煮了满满一大锅。听奶奶说,她一口气就喝了六碗才算止住饿劲儿。也就在初三这天,王老道敲响了家门的锁环。
   爷爷叫看了,是王老道。忙叫开了门。说明了情况,王老道就拿出支单,一张大支单,能够去僧院换多半麻袋的玉米粒。派了大伯和大姑去用架子床拉了回来,然后用一些玉米换些细粮给爷爷下碗面条就算过年了。
   随后二姑和大伯纷纷找了事情不让家里管饭了。二姑考上了广播员,成了一名给政府办事的人。大伯先读技校后当兵,然后又上技校,中间还完了一次婚。因为爷爷在旧军队干过,连累了大伯部队提干,迁怒于爷爷,于是技校主动服从分配去了青海。二姑也受到成分当不成广播员,和姑父去了四川。大姑更是忧心她是大肚王,自行谈了一个老实的河南后生去了武陟县。
    从此家里就更没啥人进门了。偌大的家显得冷清清的,而父亲此时也找了铁路上的工作,在新丰镇当上了卫生员。而后又干了一年半的列车员,正风光上,被我爷爷巧妙劝回了到离家近的铁路局孟塬折返段上班,还为他费心费力地找了个地方上的家里弟兄们多的女子给他当媳妇,可谓是处心积虑拴住父亲的心。
   父亲还算听话,服从了家里的安排。但他从不缺工,误工,风里来雨里去,上班按时下班按点,住在我母亲的缝纫社宿舍。每周自然是回去看望一下二老的。二老住在县城,上下都有一个大坡,下去很快很威风,我坐在大梁上,还是很担心翻车的。上坡就比较的辛苦,父亲推着上,有时候也叫我下车走走。
   屋里来亲戚自然是母亲娘家的人,他们其实也不敢随便来,因为爷爷很威严的。爷爷走的那年,街坊其实也不算多,我家就是家法严,奶奶很少去前街串门,也就少了邻里之情。
   再往后倒是我因为同情同班农村同学受欺负,才介绍了外姓人来家住。要说最早是叫六舅给我家看门,北滩的老姨夫也是想在县城做些事情住在我家待过一段时间。外祖父也因照顾我和弟弟上学呆过的;以后还有各种拐着弯的亲戚子女念书借宿在我家,大概都是没说钱的。有一位姓索的小儿麻痹症大哥,因为很早他父亲和我母亲在孟塬的单位相邻,彼此比较熟悉。一次我在校见到了他,于是他补习的一年就住在了我家,我的学习也随之有了些进步。高考后,他被渭南师范录取了。我自然是为他很高兴的。
   而后我去渭南读大专,弟弟去了兰州武警消防支队当兵,妹妹算是守家和奶奶待的最久的。再往后,弟弟复原分配到了城建局,有了小房子住,我教学在学校住。那些年家里只剩下母亲、妹妹了,奶奶也去世了。
来家的也真的不多,有妹妹的闺蜜一两个而已。家里那时看了一直黑狗,叫黑儿的。倒也听话懂事的,来了的亲戚闻过再来就不叫唤的。一直老死了,大概活了十岁的光景。还看过一条黄狗,不幸一次门没关,出去了找不着家门了,就跑丢了。
     而后父亲退休,家里偶尔来些徒弟们,喝酒说笑就又沉寂了。外祖母和外祖父搬到前面弄了门面坐诊,天天有病人,没事街坊邻居老人们就在前屋里打麻将,算是有了些人气。
    父亲深居简出,不好逛街。铁路上呆久了,地方上人就自然接触的少,也没多少共同话题。打牌小钱日子,没事爱喝口小酒,没人陪也能整一玻璃杯。酒是便宜酒,烟是廉价烟,过年也不主动走亲戚,母亲娘家来人,多是母亲从自家接小活的挣下的钱给小辈儿们发些压岁钱。酒自然就归了父亲。
    父亲不好家里来人,早先是源于他下了夜班白天需要休息。母亲曾经想办个缝纫班,就因为院子里闹哄哄的,父亲不让母亲办了。母亲白教了三天,哭了鼻子也没办法。
    母亲也是为了她娘家兄弟,奉献了多少青春岁月和搭了多少线和衬布,踏了多少机轮给娘家人做衣裤,亲戚朋友就更多了。奶奶也不闲着,从母亲带回的碎步剪裁成小三角再纳联起来成为一块百家步被面或者褥子面,用心做的东西就是耐看,也耐用哩。
    从父亲五十三岁退休到七十四岁寿终,父亲相对过了二十年的啥心不操的晚年时光,吃喝不愁但也有烦恼,因为不喜欢交际。两个儿子成家了,跟亲家也走动的几乎没有。家里还是比较的清闲的。
我和爱人屋里有一间婚房,可又在门面房里间搭了窝,一度还住在单位。弟弟买了房也住在外头,家里还是冷气森森的。园子里母亲修了两片菜地,也种菜种的不是很好,杨宇光长秧子结的土豆又小又少,反而浪费太多自来水。浇屎尿又太臭,院子过人要侧鼻。父亲说菜又不是很贵,犯不着天天浇水的,算下来都划不来。因此,骂也就只种些花了,让院子绿意盎然颜色多彩有了看头儿。
    2017年,母亲脑溢血抢救及时,但不能再干缝纫活了。19年父亲患肺癌离开了我们,妹妹考虑母亲需要换环境,于是征得妹夫同意去了东北佳木斯,在那有他们的度假村基地,环境也挺好的,冬天屋子也暖和,东北人好客,一来就是大包小包的吃的喝的水果不断,母亲也变得开朗起来。
而家里就留下了我一人打理。爱人和她姊妹几个在华山有饭店经营,还要照顾她们的老娘,老娘岁数大了,但脾气好多了,活到85岁才走了的。
    当娘的还是放心不下我这个大儿子,我呢,一个人过得也不觉得孤单。19年灵魂有些出窍,写了部长篇科幻小说,又在《当代作家网》担当了高级编辑,内心挺丰富的。后来经老艺人张高文介绍,认识了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英雄李安,从此家里来了越来越多的唱迷胡戏的老艺人们和戏曲爱好者,家园变得越来越热闹了,朋友们也逐渐被吸引过来。这些年我们走出去也加了更多的戏曲界名流来家里为群众演出,逐渐成了唱戏人心中的欢乐之地,被戏友们称之为“幸福家园”,我逐渐也慢慢有了野心,想在这里办成地方戏的研创中心,将优秀的剧目挑选人才排一些好戏出来,更好的为地方群众服务。下一步我们就具体排戏就要着手实施行动了,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将各自的能量发挥出来,让生活充满更有活力的味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从来没记得你是谁的真主,姜文说:未来不可限量。只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精华

389

主题

1万

帖子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沙发
发表于 2023-7-13 10:0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果你是马,这里就是草原
当代作家网1群:472487178   当代作家网2群:345916344   
当代作家网3群:298544556   当代作家网收藏群:307688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