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闻鸡起舞 于 2024-1-19 14:43 编辑
中年后的困惑
近日阅读了月满山老师的新作《冷走纸不相及》三首朦胧诗,其不明确的标题首先是吸引了我观看,看了以后嫣然而笑,体会出了老师的困兽犹斗的诗风,也想结合中年人的困惑解说一下当下的世界和中年人的世界。
月满山本名孙育平,公元1962年出生在丹凤,20岁上随家人到了华山脚下东边的曲城村,村庄靠塬,距县城还有十里路,因部队占了不少耕地,百姓生计无招多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多。靠背着一个高地,建了一座砖厂,又被征去了不少好地。曲城人多的是委屈,也给整个村子蒙上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曲城的后生大都有这种情绪,总想出人头地不愿意窝在此处跟野草一样生存和死亡。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国家正经历天灾人祸的冲击下,小时候的孙育平也至少见识过没有吃的人家的心酸。他的父亲算是工厂里的头头,还算给了他不断顿的照顾,可待在家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毕竟父母希望儿女都能有所成就,何况本人的头脑还是蛮灵光的。
读书期间就用上了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跟着时代的朦胧诗做起了文学梦,投稿写作影响了学业,大学没考上但父亲也给他寻下了工人的工作,自然那不是他的理想。最终他走的比较的远,到了渭南某个技校担任了学校里的三把手,总算在校园里找到尊严和爱情。
他的诗歌也得到了诗歌界里一些老师的关注,令他一度认为是可以靠她扬名立万的。后来社会变革的震荡激烈,人心都浮躁在抓热钱的运动之中,纯文学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好些年他封了笔。直到生活归于沉静,才有了一些新的念头,写了些当代年轻人看不明白的耕耘诗,也无从效仿,所以他也没有手下门徒。
转机或者说被迫为照顾儿子的孩子去到了繁华大都市——上海,他适应着上海的味道也一度欣赏异界的生命状态,难融入是最大的问题。他干脆花了钱办起了文学网站,企图在自己营造的小水池里徜徉着,获得一些灵魂的满足感。最初的《当代作家网》网站不是这个名字,其实就叫“XX湖”文学网站的。
上海生活与其说是人在上海,不如说他是飘在海上。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状态,意识里他还有年迈的父亲,他回来与其说是寻根,不如说是续命,因为上海的空气缺少氧气。
《冷》写的就是他的心情。写出了对上海的桀骜不逊的内心不满,通过严寒来击打它,而自己其实是旁观的受害者。另外一首《走》意向更是明确的写出了他一生行走了大半辈子,不断的走路却并未留下多少深刻的记忆,对于普通人来讲倒也无所谓,可他是诗人,畏惧了平凡,却被人讥笑还百辨无人听。
最后一首《纸》就更是奚落了本想靠它(纸)证明自身价值的物质,太阴险了,白白的耗费了自己的青春和时光,秘密已无须穷追,那根本就是一个捉弄人的物件,而自己到头来才醒悟过来。自我批判之下,就借酒接引朦胧了,只是朦胧是朦胧了,诗在哪儿?不去想了。被朋友戏称为:孙三两。酒量还不行,却离不了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