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一部电视剧《潜伏》红遍大江南北,而电视剧中翠平往鸡窝里藏金条那场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最后翠平把鸡窝里27根金条作为党费全部上交了组织。看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按现在的金价这些金条得值多少钱啊?
民国时期,老百姓将金条俗称为“黄鱼”。那时金条一般是不参与普通市场流通的,需到银行、钱庄兑换成银元,才能消费使用。身处动乱时期,稍微有钱的人家,都会在家中备上两三根“小黄鱼”,以备不时之需。那金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电视剧中主人公拿着金条晃来晃去,总是看不清,好不容易来个特写还光线不好,让我们没见过民国金条长什么样的人很是着急。
今年西泠拍卖2017春季拍卖会为藏家征集到了一件品相颇佳的“中央造币厂孙中山像五两厂条”,让我们有幸能够见到与《潜伏》那个年代完全吻合的金条实物。这枚厂条经实测长70.5mm,宽30.2mm,厚3.8mm。条面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古代布币图案,在图案下方钤有“中央造币厂制”字样;背钤“号码CD25582,成色991.0,重量5.0005市两”等信息,原光状态,保存完好。从这件孙中山像五两厂条的形制来看,与电视剧中的金条还是有些出入的。
民国初年,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采取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黄金交易非常活跃,上海成为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金市。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严控黄金交易,规定凡持有黄金、白银现货者应向国家银行兑换法币,由政府集中收购黄金、白银,禁止市场买卖、流通。
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通货严重膨胀,法币贬值。为抑制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决定开放外汇市场,实施黄金买卖政策,举办黄金储蓄存款,收回法币,平抑物价。1945年8月,黄金储蓄存款陆续到期,政府命令中央造币厂生产金条,之后交由中央银行空运到各地备用,以供民众兑换。制作金条原材料是由美国进口的四百两重金砖,中央造币厂直接进行切割,使用半自动式金条压轧机制成各种重量的小金条。
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金条,简称为“厂条”,是民国政府中央造币厂于1945年至1949年间铸造的,用于黄金储蓄存款到期兑付和战时临时军饷,厂条以“两”作为重量的基本单位,按重量一般分别铸有10两、5两、1两、半两等数种规格,大克重厂条民间流传较少。当时的老百姓将一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十两重的称为“大黄鱼”。每枚一面压有民国财政部“孙中山”“布徽”图案或“中央造币厂制”字样,另一面打有确切重量、成色及数量编号。
厂条上的编号代码表示不同的铸造厂,如编号代码以CK、CA、CC开头的,为重庆中央造币厂或昆明中央造币分厂生产的;编号代码以CB、CD开头的,是上海中央造币厂或南京中央造币分厂生产的。由此推断,西泠拍卖2017春季拍卖会征集到的这枚金条是1945年至1949年之间生产的,与电视剧演绎的时间也完全一致。国民党政权溃逃台湾时,从大陆带走大量黄金,在台北造币上继续生产这种金条,样式稍有改变,但编码开头仍使用CD,这些金条成为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物资保障,也成为后来台湾经济起飞的重要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民间留存不多的厂条经过银行兑换、政府回收熔化,加之民间有将金条融化改做首饰的传统,到如今,民国时期的金条存世数量已非常稀少,保存完好的中央造币厂金条更是非常少见,又因厂条由政府机构铸造发行,具有权威性和标志意义,故西泠拍卖2017春季拍卖会征集到的这枚“中央造币厂孙中山像五两厂条”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
翠平的27根金条“大黄鱼”,根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以31.25公克为一两,共合8437.5克,按目前的金价也得值250万元人民币。但那时的购买力可比现在高得多!民国时期,1两金条大概折为30块银元(现大洋),而当时150块大洋就可以在北京买个小型四合院,按这个标准,带着2017西泠春拍的这件五两厂条就可以在北京安家落户了。这270两黄金大约相当于8千多块现大洋,这些钱可以让翠平在老家买到几千亩良田成为一个大地主,或者在天津买几十幢他们住的那种小楼房变成包租婆。解放前一个中等富翁的全部家底也不过如此,这样看来这些“黄鱼”还真当值钱啊!
关于金条被叫做“黄鱼”还有个小小的故事:
相传,蒋介石的得力助手情报局局长戴笠,对黄鱼情有独钟,且经常安排手下不远万里从重庆远赴浙江为他购买美味的黄鱼。
戴笠的一个同学看到戴笠深受蒋介石器重,就想通过他弄个一官半职。他听说戴笠喜欢黄鱼,就把父亲经商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去换了6根金条,趁着戴笠回浙江老家探亲时送上,没想竟遭戴笠拒绝,并怒斥:国难当前,百姓食不果腹,若能把金条换成粮食给予百姓,也是好事一件!
后来听街坊说:戴局长爱黄鱼,不爱金黄鱼。老同学大悟,游走鱼市买来几斤黄鱼油炸之后,放在菜篮子里用红布盖上,戴笠临走之时将菜篮子递上,戴笠掀开红布时,喜笑颜开,欣然接纳。数日以后,这位老同学便收到了军统局的纳新通知,并渐渐被戴笠提拔并重用。
故事传到坊间,百姓就将金条俗称为黄鱼了。故事终究是故事,但乍眼一看,金灿灿的金条与黄鱼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