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闻鸡起舞 于 2023-5-25 16:06 编辑
同事鸽子的老二今年三岁半,早上跟妈妈说她想买气球。妈妈就从抽屉里找出钱来,老二握着钱说:这是爸爸的钱。妈妈看是一张十元的,一张伍角的,就问宝宝,这能买几个气球呢?宝宝一脸的自信说:两个。同事妈妈想了想,还是给宝宝换成两个五块的,去买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己掏钱给商贩。可握着两个五块钱的宝宝一脸的无奈,同事妈妈就问她咋了?她双手往前一抻,摆出按压的动作,说:我没有手机。 手机放在过去真可谓是身份的象征,当时每一部手机要收入网费,最初是大哥大,然后是二哥大,普通人大概拥有的替代品是寻呼机也就是bibi级,后来升级出有汉显功能,自己也可以根据内容选择马上去找电话亭还是一会儿再去回电话。家里安装电话可谓一笔不小的开销,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都有情况没情况的蹭着用一下,主人大体还是叫用的,显得咱有面子和高人一等的。 慢慢的科技手段伴随通信卫星的不断升空和交互手段的不断加快,以及制造手机的企业越办越办,越来门坎越低,小灵通以能够互发短信功能和优惠的通话费用取胜,手机革命的步伐加速了智能手机的到来。最初的黑白屏变成了彩色屏,小屏幕逐渐越造越大,双卡双待、智能语音提示、像素逐渐高清、内存逐渐增容到过去的几十倍乃至上千倍。而很多的辅助功能的添加彻底让人机一体成为了常态和当今社会的通常景观,除了小孩不让拿之外,就便是捡破烂的也是有一两个淘汰品再用。 手机的功用体现在多处:可以一机在手行走天下。可以支付所有货款和费用,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找朋友聊天解闷;炒股、开会、建立社交群私密联系亦可亲人群搞个互动场景下的交谈。 反观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中老年人和行为趋于保守的人士,他们还是喜欢不用手机或者尽量不用手机交流做事。但明显的会感受到周围人的眼光是不友善或者说带点轻蔑性的眼神的。 疫情三年间很多的人被迫选择了使用手机的各种扫码功能,最起码拥有了手机便于公共事务可以在年轻人的帮助下予以办理。但不怎么能改变用钱购买商品的千百年的“积习”呢?很显然,钱的不便携带和被造假也让自身的地位不保,何况支付系统还有记录功能,货款付讫有案可查不产生纠纷。而也带来了很窝心的人情债,你不方面前往或者你不想随份子就不能找借口去不了现场了。几次下来就会被朋友们看扁,就越来越没有了朋友了。 如今的小孩子生下来就很少接触到钱的,也就是每年过年的时候被大人往小手上塞一张或者是红包藏着几张红色的纸片,大人推来当去的,一脸的欢喜。小孩子的内心肯定了这是好东西,并且被告知这样的纸片就能买来很多的东西和妈妈的欢心。可其他的钱真的很少看得到,因此也就质疑这些小钱能否买给他(她)需要的玩具和零食。假如这个孩子将来上了学,总是会被讲到对钱的认知和称量的斤两概念的,而小孩真的可能会格外的好奇,毕竟这些都是行将消失的物件了,对于他们来说称取食物的克度就有些为难他们了,毕竟当下的孩子没有几个下厨房甚至都没记过洗几次碗的。叫外卖就是不用洗碗,就是可以一吃就丢弃了。 假如整整一代人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话,大概是不妙的!动手不应是动动指头就搞定一切了,设若你到了一个没有信号没有电连不上网络的地方,你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就只好被自然界消灭了。 真的细思极恐啊,日本国家对下一代成长是有严格的规矩的。在小学阶段就有冬天受冻拉练的传统;中学念完必须服兵役至少一年,韩国也是;对人的礼貌对长者的尊重都是刻进骨子里的,国人还有多少人会这样做的呢! 原谅我的敏感神经,闻听小孩要手机之后就想到了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