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孝昌赋》和关于“辞赋”的三点陋见(旧稿重读)
文/林深数树
其实文化是积累,也是打扫;文化是更新,也是覆盖;文化是进步是建设,也是遗憾也是遗失,甚至是千年憾恨。遗失,憾恨,和错谬,秦始皇第一,文革第二。至少讨论辞赋,批评文革是对的。
比如辞赋,要是南北朝,要是唐宋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都是多余的了。因为那时读书人写作人,都是熟谙此道,是和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做作业是一样的了。
可是到今天,我们看到一篇像样的,甚至整饬甚至堂皇的赋,我们一定赞叹了,一定惊为天人,天外来客了。
我读这几篇《孝昌赋》,也有类似的感觉。
当然我自己没有做过赋,我这里就是纸上谈兵了。纸上谈兵,我也说三点。
我还是基于文字是相通的缘故,就说三点。
1、辞赋当然要文采。
辞赋要辞要文采一定。
文采我是这几个理解。比如骈对是基本的,马虎不得的。到隋唐其实还讲究四六体。还比如辞赋是要繁富要铺陈的,雍容、繁复、铺陈才能造势。赋大都追求堂皇和大气磅礴。还有是语音的修辞讲究,你老人家骈对是有的,可是没有清浊平仄,没有抑扬婉转,没有回旋高潮,没有荡气回肠,当然感染力就差了。选词到用典,直接决定内容和感情,更马虎不得。大家要是留心,其实许多小赋、好赋,它也还是叶韵,也还是有内在韵律的。
2、辞赋也还要灵魂。
要是说辞赋只要骈对,只要文采,只要四六体这些形式,那就是好赋了,我也不敢苟同。
辞赋铺陈什么,要堂皇什么,要歌颂什么,其是作者赋义给意的。好的题旨、灵魂一定是不可少的。
作者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没有好恶,没有歌颂和抨击的作品,要会是感人的,会是有市场的,我还不信。
甚至人云亦云,甚至受命而作,更不要说陈词滥调,或者违心诛心之作,也能够出精品出大作,我还真不信。
辞赋和其他诗文没有不同:高瀑深潭,真情妙辞,它是先感动了你,才能够感动人。
3、第三即使辞赋云云,也要个性。
第三条我是说即使辞赋云云,有体式有讲究,其实也要个性。也就是个性标识。也就是你有区别于人的东西,也就是你的作品是无可取代的。也就是你这一篇真正原创了、创新了、胜人工了、夺造化了。
这常常就是名句或者名段之所在了。屈原的九死不悔是忠;李密的臣无祖母无以有今日是孝;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的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诗画是志气;杜牧的知之而不鉴之又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是历史之道。这些好辞,绝妙美丽,动容动心,响彻寰宇,光耀日月……它们都是。
这样的个性如果没有,作品的生命力也就没有。就是师从,宋玉的屈原的也是不同的。宋玉学不了屈原。
我看看魏明伦的《中华世纪坛赋》,就未必在没有世纪坛的那一天还会有人读它记得它。因为它姓魏的东西太少了,姓他姓坛姓日哄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作品个性,也就没有作品生命力。
上面这段文字,就是我读了三篇《孝昌赋》以后的想法。
就教于大家。欢迎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