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深数树 于 2024-5-27 06:38 编辑
【文史笔记】鲁迅“不读中国书”反动在哪里
文字/林深数树
看看100年前的鲁迅。即1924年,鲁迅44岁。不说如日中天,也是生命创造、成就的鼎盛时期。
逆转的是 /兄弟阋墙,老大、老二罅隙成仇成鸿沟成楚河汉界,终生没有弥合。5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居。
新生的是 /间入女师大学潮日深,跟校长杨荫榆(女)管校理念不合,支持学生的自由运动,认识学运的刘和珍、许广平等。
成就的是 /《中国小说史略》下传出版。完成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翻译。同仁拟定的《语丝》周刊印行撰文。
再回到题目看看鲁迅劝学生“不读中国书”的反动在哪里?
鲁迅的逆反和特立独行,不好说是与生俱来,是本能和先天的。至少是他洞察了在朝在野的主流大流、新流旧流之不可靠,所有的主义,所有的西学东渐,所有的山头门派,所有的著书立说,都有先天不足。不说洋钱收买,洋货居奇,洋主义当道;就是本土就是传统更没有开枝打叶新新生生的生气、大气与活力。
当然鲁迅是留日海龟,是新文化主将,对于旧学和传统的批判是主要的。直到否定京剧和梅兰芳,否定中医和中药。
但只要我们在“不读中国书”的方剂里看到鲁迅的不合群,他和主流、主义到甚嚣尘上的疏离,比胡适比林语堂走得更远,就可明白端详。
到后来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疏离、拒绝的是大流、主流、汹涌澎湃的洪流,也就是他洞察了这些主义背后的猫腻、洋后台和传销夹带私心。所以硬要说“主义”,鲁迅是批判主义的,是悲观主义的,是不合群主义的。鲁迅是大流、主流一边的黑嘴乌鸦。他躲进且介亭,也不是标识的汉奸主义,或者爱国主义,是跟底层,跟善良,跟苦难,跟国家和民族的明天站在一起。
即你可以出书标榜主义,鲁迅可以反对劝学生不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