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年:拂尘迎新,围炉辞灶
作者耿国新
人间逢小年,所求都如愿,愿心纳吉,万事兴,岁安平,往后的日子都是崭新的,谁也别回头,小年快乐!
小年的由来故事主要与祭灶活动相关,这一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意义。以下是关于小年的由来及其相关传说的详细解释:灶王爷的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祭灶的习俗: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祭灶时,人们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小年的日期:在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地区差异:
由于历史原因,小年的日期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例如,北方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则在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小年不仅是一个传统的祭灶节日,也是春节前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活动的开始,象征着辞旧迎新和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庆祝,标志着春节的临近。以下是小年的主要风俗习惯:
祭灶,小年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灶活动,供奉糖果、水果等供品,焚香祭拜,希望灶神能在玉帝面前美言,保佑全家平安。
扫尘,民间有“小年扫尘,一年无瘟”的说法。人们会彻底打扫室内外卫生,包括屋顶、墙壁、角落等,以清除过去一年的灰尘和秽气,为迎接新年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
剪窗花,人们会剪出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如喜鹊登梅、连年有余、龙凤呈祥等,贴在窗户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
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小年前后,人们会选择沐浴理发,以清爽、干净的面貌迎接新年,意味着洗去旧年的烦恼和不顺,以全新的状态开启新的一年。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用麦芽糖制成的甜食,粘性大、味道甜。人们在小年这天吃灶糖,一是为了供奉灶神,二是自己品尝甜蜜的味道,祈愿生活甜甜美美。
吃饺子
小年吃饺子,取“交子”之意,有新旧交替的寓意。人们会把饺子包成各种形状,有的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等,谁吃到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气。
贴春联
部分地区会在小年开始贴春联,把红色的春联贴在大门上,写上吉祥的话语,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氛围。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10首经典小年古诗词,10种不同意境,句句情真意远,温暖了华年!
原创 之尘 花间词景
2025年01月21日 07:07 上海 1人
小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数地区的小年;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大多数地区的小年。
自先秦时代起,便有了小年祭灶的习俗。虽然各地祭灶的民俗有所区别,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但其中承载的情感寄托是共通的。
此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在我国古代古诗词中记录的小年祭祀习俗,即便过了千百年后,依然能够引起读者们的精神共鸣。
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祭灶词》(其三)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范成大的诗句,大多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诗亦是如此,写的是小年佳节祭祀灶神的情景。
到了这一天,人们会准备猪头,鱼儿,粉团,豆沙糕等丰盛的祭品,为的是祈求灶神能够为人间带来好运和财富。
宋·苏轼《纵笔三首·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至儋州之后。此时的他已经年过花甲,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艰苦环境中。
如前两句所言,虽然已经到了年末,可诗人已经半个月没有吃一顿好饭,喝一杯好酒了。
对此他虽然惆怅,但瞬间便释然了。
因为明天就是送灶神的日子,到时候东家估计会准备鸡黍,美酒,让我痛痛快快地醉一回!
宋·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陆游的这首诗,描绘的是与家人,邻居一起度过小年佳节的场景。
如诗人所言,祭灶习俗由来已久,即便是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请灶神,送灶神的习俗。
对于诗人来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享受天伦之乐,又与邻居谈笑风生,实在是太让人开心了。
最后的这一句“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更是用反问的方式,流露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明·黄公辅《武冈道中小年》
马蹄遍历雪花天,客路惊心又小年。
寒满疏林时序改,晓侵野色雾烟连。
故园何处梅花发,瘦影横空沼砌边。
已报春光消息近,驲亭索寞怅风前。
此诗描写的是小年节日里,行走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古语有云: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小年佳节,有温馨的万家灯火,亦有令人惆怅的江边渔火。
值此良辰,诗人独自走在旅途中,眼前所见是纷飞的大雪,萧瑟的树林,朦胧的烟雾,美则美矣,到底多了些许寂寞。
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必此时已经如期绽放,带来春日将近的信息,诗人的心中忍不住伤感起来
明·吴与弼《小年夜绝句》
煌煌银烛照良宵,乐此升平荷圣朝。
门户恍思前甲子,肃然世泽感迢遥。
此诗写的是小年夜的热闹景象,亦有岁月变迁的感慨。
诗人由良夜繁华之景写起:
值此良夜,诗人望着家家户户亮着的烛光,感觉格外的温馨。
令诗人欣慰的是,太平盛世里,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想到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便又忍不住生出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之叹。
明·李之世《舟次小年》
晚泊清江思悄然,风沙石濑咽涓涓。
客边沽酒逢残腊,雨里迎春到小年。
疏磬忽传红叶寺,荒村多住白芜烟。
觉来旅况真无味,兴尽思回雪夜船。
此诗道的亦是旅人的无奈。
对于他乡之客而言,越是年底,越能激发心中的思乡之愁。为了消解心中的烦闷,诗人在小年夜到来时,将视线着眼于眼前的冬日风景,怎奈听到禅意,见到淡淡白烟,心中对山川亲人的思念只增不减。
此刻,他是多想乘舟归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明·林光《小年二首》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
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
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此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也流露出知足常乐的人生观。
弹指一挥间,一年又将过去。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小年佳节,诗人看着孩子开开心心地参与祭灶的仪式,家家户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河边的柳树也发出了新芽,一切都给人以美好的希望。
对于诗人而言,就这样平平淡淡,开开心心,便是人生最美的风景。在他看来,“富贵乃浮烟”,相较于追名逐利的日子,他更喜欢追求精神自由。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顺口溜歌谣
穿越课堂 文博穿越课堂
2022年01月25日 11:57 11人
我国流行说谚语和顺口溜,尤其是以前古代,人们都是口口相传的,所以到了现今留下不少传统节日的民俗谚语和顺口溜。那么,腊月二十三顺口溜有哪些?关于腊月二十三的顺口溜歌谣
小年
腊月二十三顺口溜(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顺口溜(二)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腊月二十三顺口溜(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温馨祝福:
小年快乐,愿你每天都有小确幸,时时都被温暖绕。
小年到,愿你的笑容比春花还灿烂,好运似灵蛇游走、连连不断,福气满满当当!
财运亨通:
小年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好运排着队、争着来逗你笑!蛇年行大运,财源滚滚到。
家庭团聚:
小年到,迎财神,笑口常开,钱袋鼓鼓,烦恼溜得远远的
小年,承载着时光的轻盈舞步,我们一同祈愿蛇年的昌盛繁荣,未来的日子里,有爱常伴,有梦可追。
新年展望:
小年到,喜气洋洋!愿你我岁岁年年都被欢笑填满,季季月月都有满满的收获~灵蛇贺岁,福满人间。
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回家的路,愿你在这年味渐浓时,与家人共享温馨,拥抱无尽惊喜。 金蛇贺岁,集市上热闹喧嚣,张灯结彩,家门口欢声笑语,年味浓浓,在这即将团聚的日子里,我的小伙伴,不能没有你。 小年一到,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喜气冲。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玉皇大帝降吉祥。2025小年,愿你被好运眷顾,被幸福拥抱,开启美好新一年。小年到,祝福少不了:送你财源,愿你金银抱满怀;送你情意,愿你感情皆顺利;送你安康,愿你身体健康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