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所铸崇祯通宝年号钱,其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尤其是背文之繁缛,实为中国货币史上所罕见。而崇祯通宝背满文钱则更加令人瞩目:明末清初两大政治、军事对立集团的标志,一是明代崇祯皇帝的年号,一是清代使用的满文,为何出现在同一枚钱币上,一直是钱币研究的一个难解之谜。
有一枚崇祯通宝钱,正面是“崇祯通宝”四个汉字,背面为满文“宝泉”字样,钱体轻薄,铸工粗糙。综合诸种因素,再从包浆上看,都有流通过的痕迹,确当铸于明末清初时期,而非后人臆造。这种钱有一定的存世量,目前市场价格一般在数十元至百元之间,并不算贵,所以也没必要造假。
关于崇祯通宝背满文钱的来历,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清代民间私铸之物。此种观点认为,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既属官铸,为何历代谱籍中均未见记载?且该钱径小、肉薄、穿大,钱文呆板,铸工粗糙,形制特征与清代官府铸币相距甚远,不可能为官炉铸币。因此,该钱当为民间的私铸之物,其面文“崇祯通宝”乃沿袭明钱钱文,但为了利于在清钱中混用,所以在钱背仿铸了当时流通钱上的满文“宝泉”局名。
众所周知,清朝入关后,大兴“文字狱”,为此满门抄斩者不在少数,杀气腾腾,令人恐怖。民间私铸,无非为利,那么应该选择私铸本朝顺治或康熙年号钱,但若铸造前朝大明崇祯皇帝年号钱,无疑属于极其严重的“政治问题”,罪不可恕。老百姓不会这么傻,为蝇头小利而丢掉性命。退一步说,即使有人敢铸,也没人敢用,不会有目前这样的存世量。因此,崇祯通宝背满文钱为清代民间私铸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种观点认为,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清代中国邻邦和藩属安南(今越南)政府所铸的钱币。历史上,安南长期行用中国所铸圆形方孔钱。后来以中国圆形方孔钱为摹本,自铸圆形方孔钱。此外,安南历代政权还仿铸了不少中国历朝的年号钱,也包括崇祯通宝。这些钱体质较为轻薄,铸造较为粗劣。而崇祯通宝背满文钱薄肉小样,铸工粗糙,与越南仿铸币铸造风格非常接近,因此被断定为清代安南国仿铸币。也有人认为,该钱是清代安南民间私铸币,理由是安南民间仿铸中国年号钱可以不受原有中国钱制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
其实,安南作为中国邻邦和藩属,对于中国中央政权更迭之事始终是极为敏感、重点应对的,断不会干出以明代年号钱文配铸清代文字这样的糊涂事。亦明亦清,等于非明非清,终致两头得罪,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此外,私铸往往不脱已流通正用币的模式,安南民间私铸一种不伦不类的铜钱,能有多大的用处?所以安南民间私铸崇祯通宝背满文钱之说亦于理不通。因此,崇祯通宝背满文钱为安南政府或民间所铸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种观点认为,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所铸。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为口号。晚清天地会在各地组织的起义因存在时间短,活动区域小,虽有铸币,但都数量罕少,时至今日更是存世寥寥。所铸钱币平靖胜宝、太平通宝、天朝通宝、开元通宝、嗣统通宝、明道通宝等,大多为流通货币。由于天地会的政治口号始终是反清复明,加之强烈的排满情绪,这些钱钱文全为汉文,背面有字,也皆为汉文。所铸皇帝通宝发现有背满文者,实当时有意为之,以便于混在清钱中携带,易避清军耳目。
然而,纵观天地会所铸行钱币,尚无一种是有明代年号的。因此,崇祯通宝背满文钱亦可排除由天地会所铸。
第四种观点认为,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清军入关之初清政府铸造的官钱。其依据是《清史稿·食货志·钱法》中的一段记载:“初,户部以新铸钱足用,前代唯崇祯钱仍暂行,余准废铜输官,偿以直,并禁私铸及小钱、伪钱,更申旧钱禁。”这种观点认为,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清兵入关之初清政府为笼络汉族民心而暂时铸造的,只在钱背加铸满文以示区别,并认定该钱的铸造时间是顺治元年(1644)5月入关以后至10月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开铸顺治通宝年号钱之前。
人们一般都倾向于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清军入关之初清政府铸造的官钱。无论是从历史记载看,还是从传世实物看,这种观点最接近于实际情况。分析清朝入关之初暂时铸行此钱的原因,一是使用汉字年号可以笼络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汉族民众,二是可以适应不识满文的关内地区进行交易的实际需要,三是在钱背加铸满文以准备将来向全国全面推行汉、满文相结合的清代制钱。
综上所述,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清政府在入关之初铸行的一种过渡性官钱,曾经短时期行用于关内清朝控制地区;当清朝统治稳固后,特别是顺治通宝在全国流通后,清朝官方便不愿再提及打有明朝痕迹的崇祯通宝背满文钱了;“文字狱”兴起后,就更没有人敢将崇祯通宝背满文钱录入各类谱籍中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