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货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行,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磨炼中逐渐发育、成长壮大起来,最终统一了全中国流通市场的货币。研究红色货币史,不仅是研究革命根据地经济史、社会发展史、军事发展史、政治斗争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革命根据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状况,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民国三年“苏维埃”袁头银币,直径3.9厘米,重27.3克,正面铸有袁世凯侧面肖像及铸造年度“中华民国三年”,袁像右侧戳有竖排繁体“苏维埃”三字印记,背面铸有嘉禾花纹,中间铸有“壹圆”字样。
关于该银币上的“苏维埃”三字印记成因,目前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该币为1931年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湘鄂西省农民银行,用中华民国三年(1914)版的“袁世凯像银币”翻铸的土版银币,仅限在苏区流通使用。但是红军时期所铸造的货币,质地不均,工艺粗糙,铸造水平有限,而有“苏维埃”字样的“民三”银元,质地良好,工艺精美,似非苏维埃当时的水平所能及,加之翻铸成本大,过于浪费,银元“翻铸说”,似乎很牵强。有人认为是“戳印说”,多数人认为红军是在原有的“袁大头”上盖戳,打上自己的印记,使其成为苏区的法定货币。但盖戳需要很大的力度,且会使银元严重变形,对货币有损,非上策,估计红军不会这样对货币进行破坏的。再就是“改刻说”,即在银元上加刻“苏维埃”字样,加刻既经济,又美观,只要有一个成熟的作匠,一天就可以改刻多枚。这对于红军来说,是可行、可取的好办法,也是最简便的方式。
该币产生于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服务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实践,它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革命史、抗战史的见证,是一件珍贵而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