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村庄的年味作者 | 清涧叶子沟壑纵横的陕北老家,每到腊月二十三,季节把农人从忙碌中唤醒,寂静的村庄开始沸腾,家家户户忙碌着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外的游子们提着大包小包,肩披着寒风从村庄的四面八方赶回,拖拉机和摩托车承载着城市他们带回的礼包,把一条黄土路 碾压的磁磁实实。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传统的祭灶神的日子。庄户人家从此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扫尘,赶集买年画,买麻纸来糊窗子,油窗纸,贴窗花,压粉条,做豆腐,蒸馍馍炸油糕,炸丸子,写春联等等,一切都在忙碌和热闹中度过。城里的年味比不了乡村热闹。据说腊月二十三扫窑是为了庄严送走灶王爷,等到正月二十三又隆重接回,预示着一年平安丰衣足食。 扫窑年前的腊月是挖不完的炕灰,背不完的柴草和干不完的农活。 腊月二十三扫窑除尘,这一天将窑里锅碗瓢盆,瓶瓶罐罐,箱箱柜柜,笼笼筛筛,铺盖,毛毡,席子等等能挪动的东西全部搬运到院子,无法搬动的物品就用一块大塑料布遮盖,扫窑人用一根长木棍绑上扫把,换上破旧衣服,头戴草帽全副武装,从窑顶到炕上地面,包括疙里疙佬扫的满窑黄尘端冒,似乎把一年的不顺心通通扫走,虔诚期盼祥云吉祥进窑,迎来希望迎来好运,把来年的希望拉长。亮堂堂的木门窗贴上大红窗花,炕头贴上各种各样的年画,夜晚躺在炕头看着这些充满喜庆的画画,在农人心里住在明亮的土窑胜过城市的高楼大厦。做豆腐老家的人总能把普通的食材变着花样儿做成各式各样香醇可口的美食。寒风簇拥着雪花飘过故乡的上空,一场雪在高原的沟壑飘洒沉默,院子里的碾盘和磨盘推着沉重的岁月行走,曾用千万次喘息的步履把豆子磨碎,把清苦碾出笑声,把平凡的世界碾压出一首首动听的信天游。一孔孔老窑洞在冬的雪色里悄悄隐藏,磨豆腐的磨盘变的像个白胡子老汉,把黄豆磨成浆磨走艰辛,吐出香浓,雪中窑洞在袅袅炊烟中,豆浆揉成了豆腐揉出了一年的期盼。孝顺的儿女们将 刚出锅热烫烫的豆腐,调上蒜汁酱油和陕北红葱端给坐在热炕锅仡佬坐着的长辈,夹一块热烫烫鲜嫩嫩的热豆腐吃在嘴里,满脸皱纹的老人们脸上开了花。黄米馍馍炸油糕圆滚滚的碾盘更是忙的不停脚,黄生生的软糜子经碾子碾压成米粉,女人们忙碌着在超大的角盆开始发面,煮枣子煮豆豆制作馍馅,(陕北人把馅叫汉汉)全村人三三两两你到我家我到你家,相互帮着烧火的揉面的上锅的,一堂红通通的柴火把农人的脸蛋映的通红。一片热闹声中,在一缕炊烟中一锅又一锅热腾腾的黄米馍馍端在炕头,黄生生的皮里包裹着红枣豆馅,咬一口热腾腾香喷喷的馍馍松软可口,吃饱肚子还想再咬一口。一盆又一盆黄米馍馍和黄生生软溜溜的炸油糕装进瓷缸。再说陕北油糕也是用软小米碾压成粉,上锅蒸成素糕,然后油炸而成。炸油糕是有讲究的,每次炸第一片油糕都搭在锅的边沿,然后第二片夹在干净的碟子里上坟备用,寓意是先敬祖先后家人才能开吃。做好的油糕黄馍馍全部储藏在大磁缸里冻着,家里来了客人好客的农人做一锅烩菜,热上一锅油糕馍馍,那油糕软溜溜香喷喷,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配上松软可口的黄米馍馍,吃上几大碗烩菜肚子圆滚滚胀鼓鼓还不想放碗。白面兔子老家人过年会蒸好多白面兔子,面发好后那些巧婆姨们把面揉成兔子形状,用剪刀剪出兔子“耳朵”兔子“腿”和尾巴,再用花椒籽插上做眼睛,蒸出来的一兔子卧的、跑的、拔腿跳的……一只只兔子活灵活现,有的兔子背上裂开了十字口子,猛一看就像调皮的兔子开了花。这些兔子摆在桌上就是栩栩如生极美的工艺品,美的让人不忍心触碰。 大年三十做一锅香喷喷的洋芋猪肉炖粉条,热上白面兔子,兔子蘸上炖肉汤汤,在鞭炮声中在各种民俗的陪伴中美美的度过一个祥和的大年三十。陕北的年精彩纷呈,正月初一吃罢扁食喝了黄酒,去看大秧歌,跑旱船,二人场子,后生们拿着长长的唢呐,腮帮子鼓得圆圆。陕北说书,清涧道情,太多惊喜,太多故事太多精彩,太多传统,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有一种年味叫红火热闹陕北年,总有不一样的风光,不一样的民俗,不一样的乐趣以及一样的红火,一样的热闹,一样浓烈的陕北情。
本文作者】清涧叶子,本名刘桂莲,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有诗歌散文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