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欢畅淋漓的演唱
时 间:2023年2月12日 地 点:霍府客厅 召集人:李安屯老艺人 在场人员:乐队:板胡 张复员(南寨村)三弦 孟立仁 (油巷村)二胡 贠伯虎(上洼村)瓦子:关高城 (曲城村) 铃子:郝广年 唱将:李安屯(新建堡)张高文(油巷村)杨秀云(小涨村) 服务:杨明武 (桃东村)本人(老车站) 从正月初五到今天,经由热心迷胡戏的李老先生的筹备和我的策划,已经办了五台迷胡戏友演唱活动,算上今个儿就是第六次了。 这天的空气是水润的,因下了小雨,大家闲在家中也是无聊。李叔原本也没打算叫人唱戏,一大早开着他的带着遮棚的三轮车过来,主要是给我送充电宝,外带给我将前边玻璃门扶手用胶和胶带固定好。我周末打算做一锅刚在电视上学的陕西家常菜,一大早就去菜市进行了采购,也想慰劳一下近一时期劳累辛苦不知疲倦的李老英雄。 李叔与我相识在三年前,当时的他正在迷茫阶段。因为年轻时为生活奔波,顾不上跟着班社唱戏,加上父亲和大哥都不让他学这个影响了干农活,他憋屈了几十年。终于儿女成人成家纷纷过起了小日子,他的父母、大哥也告别了人世,就没有人能够管他了。经由大哥的戏友们的撺掇就在新盖的门面里唱了一回,尽兴倒是尽兴了,却有人的电瓶车忘了拔钥匙,被小偷给骑跑了。结果赔了一半钱,夫妻生了窝火气,就不能再唱了。 整天吵架两口气分居,大儿子儿媳一看没办法,就干脆让他去广东那边,可以帮带带孙子,做做饭。这一走就是三四年,也就是在那边,他才由一个土气的老农民很快的蜕变成了具有现代消费概念的新农民。会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发视频、网购,也交往了不少外地的朋友,思想境界发生很大的变化,对晚年人生的安排也是愈加的清晰和明确的。 他的经济头脑和吃苦本事都有,为了把一家七口人拉扯大,种菜贩菜都是老把式,没菜的时候就见南方人擦皮鞋补鞋的生意不错,几分钟就挣下现钱,贴的就是些皮子和线而已。于是,就在十字街口摆上了架势。为了抢摊位,曾经起早天黑的干,那时的钱兜里总是有不少。 戏在家唱不成了,钱有些拮据了,只好重操旧业。可爱戏的热情之火从来没有熄灭过,架不住原先跟他大哥在一块玩的戏友们的鼓动,加上得到了文化馆干部的大力支持。新建堡东路迷胡老年艺术团就在自家院子里张挂了起来,还在文化馆备了案。平时就在他摆摊的地儿,因在村子城口,城建上的也多少给他些面子,他还找到了电源确保唱戏的音响有声。 假若没有这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的受众群和影响力是会提高到很有反响的地步的。就有一位退休的文教局局长说,你能烟茶不管,召集人马,说唱就唱指挥动人,比我们的很多领导都在上啊。叫人家佩服之余,就每次过来不空手,或撂两盒烟,或把中秋月饼送他分发。 这疫情一搞就是三个年头,唱戏耍耍都成了奢望,靠着雇事想挣个零花的艺人们也是断了财源。好些个班社就此解散了一般,叫得响的只剩下不到十个了。 但演唱的基础人员还是心火不灭的。就在今年的正月十四元宵会上,华阴市文化馆的班社评审定级迷胡演唱大赛再次燃起了华阴迷胡圈子的活跃激情。十几台的音响的分发也让众多曾经存在的班社们眼红耳热,仿佛是2015年的那次省电台迷胡精英挑战赛的那把火再次被点燃一样。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促成了这次聚会的成功举办和同仁们的激情发挥。 看到我买回了不少菜,李叔就此萌生了喊来戏友们唱一回的想法。从他立了团以来,始终有一个尺子,那就是延揽的艺人也好唱的也好,不能有让人看不过眼的地方。交人人品是第一位的,首先要服从指挥,不能够光顾自己过瘾,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包括对伴奏师傅的尊重都是很重要的。其次就是台风要好,服装齐整,不能啥也不考虑。再有要守规矩,主人家的摆盘轻易不要动,唱戏休息的时候可以品尝一下。对于主人的答谢之物放在明处,人人有份,不要厚此薄彼或者刻薄于谁。 我大概也知道他要唱戏,就把菜码多备了一些,小锅换成了大一点的锅。虽说是一锅烩菜,还是比较的麻烦的。先把各种菜洗净,白菜撕成碎块儿;香菇切成薄片;腊肠同样切薄;软豆腐先过油煎成小金黄四方薄片;鸡蛋煎上几个备用。鹌鹑蛋先煮后去皮,大葱切成长条,粉条烫了空着。调制浇头:一大勺蚝油,生抽几点,香油几点,盐少许,糖少许。豆瓣酱备好,鸡精放上。先开火倒油,葱和蒜爆香,入白菜覆盖,上再铺豆腐块,煎的鸡蛋,再放上粉条。浇好作料水,再倒白开水,盖上盖闷烧十分钟即可。馒头也是新买的大馒头,微波炉里热膨胀起来。备了好酒,一人一小杯,都年纪大了,还都开着各种交通车而来的。 现场吃饭的五六人,时间也比较的晚,都到下午半了。张高文老先生盛赞我的饭食对老人的胃口,牙不好要煮烂些的。我频频为他添菜,他在我这也熟得很。 后边陆续来人,李叔也不敢再等。先有郝师来个弦索低的开场戏,他敲着棒子可以暂时弥补乐队不够的问题。随后乐队人员齐整了,我录得框框里的人也丰满了,像个唱戏的场合了。李叔就开唱他的保留剧目《分红》,虽然没有逮话筒(他双手敲棒子),屋子收音的效果很好,外边很静,下着蒙蒙细雨。屋里的声音很响亮,把院墙上的几十个麻雀都吓跑了。 “分红”是李叔年轻时候学会的一折子戏,节奏较慢,适合老年人发挥,在后边还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添加内容。这回儿唱就加上了男的给女主人分些钱的内容,丰满了人物。 再是女将开嗓。穿戴的很是有范儿,鹅黄大衣红围脖,站有站相,唱的也很到位。内容是请神的场面戏。李叔这回叫唱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二月二的娘娘会演唱练兵哩。 没想到,接下来的张老先生的一折子《西厢记》反串“莺莺听琴”让众人想不到的被震撼到了!以至于累的拉弹得唯恐再叫拉,就此结束了。 这段戏,张老先生心里一直想唱的,就是没人给他拉。原因是非常多的转花腔和过门,拉的比较挣人。但张师也是有底的,首先这三位乐人都是相当有水平的;其次就是三弦师傅就是他本村人,以前是学过这段弦乐的。张师这两天牙疼,都可以说没有吃过正经饭。今天在这我这吃了很舒服且有营养,也感受到了主人的真心实意。于是就凑成了这一段越看越喜欢的男扮女的高音戏,听得人激情满怀,敲的都把大风衣脱了,站起来敲。弹拉的也是顶着后槽牙给用尽使力的陪了下来。也让张师竖起了大拇指头表示感谢! 从来没见过唱戏的把伴奏的给忙张的到如此地步的!拉完以后,三个乐人都说就到这里吧!众人也备受感染,说这才叫唱戏哩,都把瘾过足了! 感怀老艺人们的技艺尚在,乐人这块儿还是弱了些。老艺人再轻易不唱,好些调式音的指法练习可能就失传了。在场的女将相对年轻些,感到来此大有收获,不停地拍摄,开了录制的视频当场就跟着学起来。我以为惟有如此的传承才是最好的传承,身边必须有年青一代在场见证和观摩。另一位学雷派的中年男子汪明利先生可惜未在场!他深知老艺人的功力,对张高文老先生一直都是很尊崇的。 这次的演唱活动其实也是天意安排,接下来就是推广宣传,进一步的将迷胡的传承队伍发扬光大的事了,必须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东西交流,相互才能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