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闻鸡起舞 于 2019-11-8 17:18 编辑
(十)江路的妻家那些事 江路对婚姻大事一直没太在意,要不是下边弟弟一个劲儿的催促,父母也有些心急,可能他在三十岁之前也不打算结婚的。并不是他没有这个心思,总觉得男子汉立业在先,成家总是会让他的心性有所顾忌,小家子的生活也或多读少影响和大人间的关系。很显然江路的这份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他很不会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一度让他非常的难看和被动。 岁月是靠时间来沉淀的,一晃就过去了25年,女儿也都已经24岁工作都快满三年了(本科第四年就已经入职见习)。回望走过的婚姻旅程,也有很多的感触和需要释放的东西。 爱人在家排行老三,她家姊妹四个。据说爷爷辈打从河南那边谋生过来的,爷爷能干,奶奶家在南阳算是富户。爷爷先在华阴这边发展,身边带着大伯,待到大伯落了脚再把家父和奶奶从洛阳老家接了过来,那时爷爷因为出力过度就得病走掉了。 按照家父的从业情况来看,也是打小山区出来的,跟着哥哥(她大伯)学着编席做竹器(笼、草帽、牲口笼口等),后来县里开分社去到敷水镇竹器社当骨干兼会计。就在那边经人介绍认识了华县的一家单传女,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听庙上老人说,当时和奶奶过来的时候可真落魄啊!没有锅灶就支起砖块,地下挖个坑,弄些竹料废角料拾些干枝湿木棍树生火做饭。遇到下雨天柴火冒着浓烟呛得眼睛都睁不开流酸水。奶奶个高,是经历丰富的人,老家那些亲戚都因为成分挨批甚至迫害死了,她自然也伤心,却识大体从不抵抗政府。可烟熏火燎的日子也伤眼不轻,加上儿女都需要她操心,担惊受怕的导致伤心流泪害了眼病最终导致双目失明。及至孙儿一堆了,只要有了娃或者儿女谈了女婿媳妇,第一个想见的人就是奶奶。奶奶看不见了却能用心听声,用手把人家摸上一遍,说些祝福的话再嘱咐几句。 后来家父发达了才搬到了物资采购站担任部门经理,几个女儿也先后从华县到了华阴上学,大姐接替大伯上了班,二姐到了印刷厂,老三和老四从潼关买了户口转成了城市市民。因为位卑权小工作都没能解决下,老三算是给个过称员,一月拿个一百五十元的样子,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小女最后安排在华山客运公司上班,没几年私人客运遍地开花,运输公司也改制人员纷纷遣散。就选择嫁人和女婿经营饭店,再后来接了婆婆公公的摊子经营土产门市部,再后来不干土产将经营换成了小吃大馆子,三个女儿都成了经营者。 江路家在市面上,也有门面给妻子搞土产经营了几年,中间也卖过瓶子汽油,碾过辣面,压面。后来因为一场大火啥也不干了,安分的在家给上初中的女儿做好一日三餐,倒也过了一段消停日子。女儿考上了渭南高级中学念高中,去了渭南,开始要去陪读,女儿不让。直到考上大学,也没让去。直到上了班了,才在西安陪女儿了一年半载,大姐也给她找了附近外企保洁的差事。直到这边考察小吃开始合力经营于是回了家乡。 在女儿上大学的期间,老婆就经常去老四的店里负责土产门市部的货物收取摆放,还负责给大家做饭的。如今全力卖小吃忙得不行也就不怎么回县城来了。江路也觉得没什么?毕竟趁着年纪还不大,挣钱是为了养老。女儿在西安,干的也是不错的。过一月总能坐高铁回家看看奶奶爷爷和母亲,也和小辈人经常见见面处一处感情。 妻子不善言辞却心理存在疙瘩或者说是心结吧。开始谈朋友的时候因为江路总归是大学毕业生就的业,而她仅仅是初中生的学历,还多少有些自卑的。尤其是来到江家不久江路的父母希望小两口独立,毕竟人家里弟弟已经在外边过着,怕弟媳妇娘家人说闲话。其实也没什么,分开了就努力的过日子,想做生意了家里也支持的。 隔过年的八月生下了女儿,这边倒没什么,关键是老婆家就有些担心,毕竟他们家最缺的就是儿子的。就怕江路的父母有所失望进而对女儿心生嫌弃,其实是多虑了。江路的弟弟倒是偏巧的生了个儿子,而父母也并未因为弟媳妇的“贡献”而另眼相看。 而随后的所有的生活都是在没有依照剧本的情况下发生的,江路倍感生活道路也是在一次一次的小考中心智逐渐的变得成熟和强大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