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者耿国新
元宵节恰值新春伊始,农事尚未繁忙,是人们在农闲时的重要庆祝节点。元宵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元宵,元宵的形状圆滚,寓意团圆,象征着家庭和睦、圆满。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热闹非凡的存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这个充满欢乐与温馨的节日里,除了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其挥毫泼墨,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歌,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对元宵节的美好遐想。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元宵节情有独钟,挥毫泼墨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等佳句更是震烁千古。
元宵节的习俗历经岁月,传承至今,还是一盏花灯一场喜,一碗元宵一团圆的模样,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最好的期盼和祝福。
一盏花灯一场喜
灯谜,原是乡邻间有人把谜语写在纸签,
写灯谜的人总是心怀期待,猜灯谜的人也会欢呼雀跃。
满街的花灯,满城的赏灯人,灯光与月光相映,照在孩子的脸上,泛出一种童年特有的光来,让长者慰藉。
灯,
花灯,有常人眼中闲暇的时光,有小童嬉笑成长的希望,有农人们期盼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的喜悦和祝福。
一碗元宵一团圆
元宵的圆,寓意团圆。最初,元宵叫“浮圆子”。
时光更迭,物是人非,人间最难是团圆。人们对团圆的节日和食物都格外珍惜。
地有分南北,人的口味也不一样,在不同的地方,制作“浮圆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古人有“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的句子。
团圆,是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人们奔忙四季,奔袭千里,无一不是为了一家人能幸福团圆地生活。一碗元宵里的相聚,也印刻着人们对阖家幸福的期盼。
一季雨水百花开
元宵节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分水岭,立春刚过,春雨要来,千百种花草,彻底舒展了身子,仰着头等着春雨的灌溉和滋润。
春雨如同春的使者,乘春风而来,或缓或急地落下,在陌上,在廊下。春雨一会踏着梯田而上,一会又顺着小溪流向远方。
因琐事缠身,未能及时归家的人们,被异乡的雨水打湿了春衫,心里一热,也忍不住伸出手去接上一掌心的春雨。这雨水,是暖的,能化了思乡的愁。
一季雨水盛,一季百花开,新的一年,被春天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盏花灯一场喜,元宵节,是新年里最后的荼蘼。藏了一冬的生计,
一碗元宵一团圆,元宵节,是春天里农耕的开始。安静等待的大地,在节后就要随春而动了。
下雨了,花开了,一切都是新的模样。生命周而复始,一切都还有机会,都还有希望。
经典的元宵节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观灯乐行》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蝶恋花·密州上元》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灯月遥相映,人间共良辰,
煮一壶月光,融化岁月风霜,
点一盏花灯,照亮四海温情,
愿凛冬散尽,平安喜乐,星河长明!
与希望。
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一年佳节又在眼前。
万家灯火亮起时,团圆共欢的日子,愿家人在身旁,汤圆摆在桌;愿所愿皆圆满,所愁皆消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