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不断在经济上掠夺,他们使用90%成色、标重七钱二分的白银,套取中国重达一两、成色93.5%高纯度白银,造成白银流失,价格飞涨,百姓苦不堪言。用来抵制及取代洋钱。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奏请朝廷在广东试铸银币,张在调任胡广总督后,在湖北也设立银元局开始铸造银元。湖广两省的银币推行非常成功,其后各省纷纷效仿,朝廷也极力推广。福建官钱局即在其中之列。
福建铸造银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郑成功统治时期。由于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并受到西班牙和墨西哥银币广泛流通的影响,其后闽台两地均铸有以军饷一类为名的银币,但均系土法打制,机制银币的历史则出现较晚。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廷批准福建省由官绅创办造币厂,仿铸广东、湖北两省银元。同年10月造币厂奉清廷急令停办,停办原因或因官绅合办性质,随即福建总督边宝泉收回铸币权,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曾试铸有一款七钱二分银元,并有实物存世。
这枚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即为这一时期所铸。该币直径39.1毫米,为著名钱币收藏家李伟先旧藏,现存上海博物馆。该币正面环点圈内镌汉文和满文“光绪元宝”字样;钱文书法为馆阁体楷书;上镌“福建官局造”五字;下镌“库平七钱二分”六字;两侧并镌花饰;钱郭为齿纹。背面为蟠龙图居中,较其他省份龙纹有明显区别;外圈为英文省份及钱币重量,镌有“7”和“2”阿拉伯数字,并装饰有小花纹。此种银币属试铸样币,位列银币二十珍之一,存世极为罕见,甚为珍贵。
李伟先(1892—1972),别号宕涛,广东中山石岐人,曾长期担任上海永安纺织印染厂总会计师,用丰盈的祖产及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用于钱币的收藏。李伟先从一枚“三鸟币”开始,踏上了收藏钱币之路,后逐步扩大范围,亦收集铜圆、古钱、纸币等,终于成为一位钱币收藏大家。他利用闲暇时间到处探宝寻友,并结识了马定祥。早在民国时代,马定祥就已经是闻名沪上的钱币大家。数次交往后,李伟先为马定祥刻苦钻研、知识渊博、鉴定钱币真伪功底的扎实所感动,并聘请担任他的经纪人和钱币顾问。马传德《钱币界名人逸事》载:“当年,我国金银币的收藏以施嘉干和奥地利人耿爱德最为著名,但李伟先的金银币藏品之丰、珍品之多绝不逊于前两位。以往,泉界有南张(叔驯)、北方(药雨)、巴蜀罗(伯昭)‘三巨头’之称,但这三位的收藏主要是古钱,而李伟先的收藏是涉及金银币、铜圆、古钱、纸币四大门类,如家父生前所说的,在我国钱币收藏家中仅此一位。”李伟先为人十分低调,从不出席泉界公开活动,直到1963年他首次向上海博物馆无偿捐赠珍贵钱币才为世人知晓并称颂。自1963年李氏夫妇首次捐献后,1964年、1965年,他们又分批向上海博物馆捐献了中国历代金银币、铜圆、古钱、纸币、元宝,以及外国金银币、奖牌等,总数量达到万件。据悉,这枚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就在此次捐赠物之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