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知道金庸的名字,是因为一本名为《射雕英雄传》的书籍。书本看起来很是单薄,只有百来页面,封面是很粗糙的黄色纸张,也没有什么图案,只有“射雕英雄传第一册”几个大字,书名的下方,赫然是“金庸”二字。很明显,书是地下书商印刷的盗版书。然而,这本书当时却在我的同学中争相传阅。到得我的手中时,书籍已经显得很是陈旧了。当年这本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好多不认识的字,我是查字典才知道大致意思。我想,我看这本书的感觉用热血沸腾四个字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国难当头,江湖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懵懂少年千锤百炼终成一代大侠……原来凡俗的世界也曾经刀光剑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一诺千金,侠肝义胆,快意恩仇,舍生取义,这样的人生是何等精彩。好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这样的英雄。
13岁那年,电视台播放《射雕英雄传》。每当夜幕降临,“依稀往梦似曾见好,心里波澜起……”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即便是平素再忙的人,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或站立或端坐在电视机前,和剧中的江湖儿女一起行侠仗义。播放《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台是武汉台,离我们宋家塆有一百公里的距离。村子里只有少数人家的电视才能收看。每天那么多人来看电视,屋子里显然容纳不下。主人早早就把电视机搬到门前,把自家所有的板凳椅子摆放齐整。而后,提一篮子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瓜果,烧上几瓶开水,供乡邻们享用。大伙也不客气,边吃瓜边看电视,为郭靖的淳朴憨厚而叫好,为黄蓉的古灵精怪而喝彩,为穆念慈的痴情隐忍而叹息,为杨康的奸诈冷酷而痛骂。每每“老顽童”洪七公出场,总能引来笑声阵阵。老人家睿智精明,却又有着孩童的质朴淘气,举手投足,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当黄蓉将香喷喷的叫花鸡递给七公时,老人嘴里还在说着客气话,手却不空闲,一把夺过烧鸡,塞进嘴里大快朵颐。这情节,我看一次笑一次,总也看不够。
我想,年少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没有谁会甘于平庸。我看金庸小说的时候,才十来岁年纪,正是年少轻狂目空一切的时候。为了长大后成为大英雄。我买来那个时候风行一时的各种拳谱,在家里勤学苦练,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河里装上大半袋子河沙,吊在屋梁上,有空就练习打沙袋。只是,我的热情最终没能长久,几个月后,沙袋破了,练拳也觉得枯燥,渐渐地就偃旗息鼓。然而,英雄情结却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村里的庄稼,一直被人在夜里偷盗,人们不堪其扰,却一直没能捉住小偷。我和小伙伴们,自告奋勇在夜里巡逻,终于有一天将小偷堵在地里,人赃俱获。那人仗着自己人高马大,而我们年龄尚小。抡起巴掌就想扇人,我们一哄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打得那人在地上哭爹喊娘。那个时候,我特崇拜比我大一点点的敏哥哥,他赤手空拳,勇斗企图强暴女学生的歹徒,虽然身上被刺几刀,却依然和歹徒殊死搏斗,最后歹徒被闻讯赶来的人们制服。敏哥哥的事迹上了报纸,校长也在大会上表扬他。羡慕敏哥哥的同时,我也暗暗叹息自己没有见义勇为的机会。如果能成为英雄,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是欢喜的。
等我渐渐长大后,才发现英雄梦离我是那么的遥远,努力挣钱养家才是摆在我面前的当务之急。最困难的时候,我连鞋子都舍不得买,每天光着脚丫在工地做事。好在,还有金庸的文字陪我度过漫漫长夜,那些侠骨柔情,那些铁马金戈,给我力量,为我抵御冬日寒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萧峰心怀天下,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宁而甘愿赴死。令狐冲被那么多人误解,历经艰险,却依然嫉恶如仇,仗剑天涯。相比他们,我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生于和平年代,不能像金庸小说里的大侠一样行走江湖,除恶扬善。然而,即便是凡俗的人生,一样可以有家国情怀,一样可以有侠义精神。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无偿献血,参与公益活动,努力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这应该也是金庸小说所极力倡导的吧。
而今,先生肉身已去。先生生来骄傲,铮铮铁骨。即便是离别,也拒绝伤悲,拒绝泪水。让我们还是在《沧海一声笑》的歌声里和先生互道郑重吧:“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 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清风笑 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