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四维广土 于 2017-8-11 16:25 编辑
续上
9.27
阴雨。
今天安排到莎士比亚故居去参观。
司机又换成了一个近七十岁的老头,不过人老,车可开得与Danny一样好。
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莎士比亚故居时,天气转晴了。阳光从高大的树冠上洒下来,绿茵上明暗相间,凉风习习,风景如画。
这个小镇很小,完全因莎士比亚的名气而有了现在的规模,约2-3万人,全是英格兰的典型古建筑。进入小镇的一个广场,莎士比亚的铸塑矗立在正中央,还有四个不知是什么人物铸塑围绕在四周。其实这雕像也就7-8米高,广场不大,但怎么取景莎翁的雕塑都仿佛矗入云端,从照片上看,有一种叱咤风云的气势。这可能也是当初设计者想要达到的效果吧。其实,如果让80后来看这莎翁,可能也就一糟老头的形象,头发乱蓬蓬的,倒是那八字胡梳得整整齐齐,有一点艺术家的另类打扮而已。
顺着古老的街道向前走,不一会便到莎士比亚的故居。
这莎士比亚的故居并非莎士比亚的原居房子,是两百多年前,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在原址上按原样重建的。这房子结构从外观上看,是以30公分见方的木材作框架,用红砖作砌体,木材就暴露在外,与墙体等厚,木材的颜色因岁月的浸泡已呈黑色,整幢楼仅三层,占地约200平方米。与周边的房子比较,更为古老。
我们购门票后进入房内,立即听到了非常熟悉的介绍声,原来这儿是在用中文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这让我们感到了稀奇,这一路走来,除了手提的介绍器及导游用中文介绍外,还从没听见过这样从大喇叭放的普通话。这莎翁故乡的人还真把我们中国人当回事啊,可能是这儿的负责人比较喜欢中国的文化,抑或是赚中国人的钱更用心吧。墙上投影播放着莎士比亚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精彩片段。当然有一段我能看出来是《哈姆雷特》。介绍的很多东西我都记不住,但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即是全世界从未有过片刻停演过莎翁的作品。接着就是参观名人故居中普遍有的东西,那儿是莎翁睡过的床,那儿是他读书的地方,那儿是他衣帽间,那儿是他取暖的壁炉……
转至一个走廊处。听见一个女人在大声说话,叽哩咕噜的,我们也听不懂。一看这女人还穿着古代的衣服,对着窗口,就这么大声地说着鸟语。这女人金发碧眼,有一种古典的美,阳光透过窗口,洒在她身上,又落在地板上。那么地显出了她的典雅。她在干啥呢?一问导游才知道,这小女子原来是朱丽叶,在对着窗外楼下的罗密欧说话呢。我立即从另外一个窗口看下去,找罗密欧,只看到了满院子的游客,大概每个男士都是罗密欧吧。现在这社会哪里还有朱丽叶,整个一个大众情人,她在那招揽生意啦。
转到后院,有一附属房,估计堆着莎翁的乱家什什么的,也没进去看。后院很美,约700—800平方米。我从古老阴暗的房中走出,忽地觉得天空殷殷的蓝,阳光恍得人眯出笑眼,一缕一缕地从树间洒落的一地碎金,平铺在草坪上,草坪很绿,绿得不像话,假的似的。
就这花园,算不错。
我怀疑,莎士比亚老先生的灵气根本就与书房无关,与房子也无关,是这后院培养出来的妖孽。
说实话,我在学世界文学的时候,就让我困惑,这莎老头的地位怎么就这么高,不就写了一些十四行诗,作了不少的剧作品吗?我曾为此找来他的很多作品来拚命看,但总觉得不怎么对味口,也没看出什么道道来,可能是我的文学素养功底很浅吧,他老人家的作品一定有什么过人的东西,是我没有看懂的。想想那时的我非常可笑,一有人谈起莎翁,我就立即附和人家,说皇帝的新衣如何如何美仑美奂。其实莎老头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啥也没穿,直到现在,我特地来此地,也不见他老人家穿了什么。
不过,有一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曲子我特别喜爱。全世界的人都说他老人家穿的衣服很酷,今后我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再看看。否则,说出来就丢人现眼。
为了挽回一点面子,还是要声明一下,不是欧洲的文学作品都这样不对我的味口。比如拜伦的《雅典的少女》,海涅的《新诗集》,雨果的《悲惨世界》等等,都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甚至有时也觉得外国的月亮确实比较圆。
下午3点多,我们启程回伦敦,我最后看了一眼莎老头的老房子。还是生起了一股莫明的敬仰。(未完待续)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