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千湖之湖 于 2018-8-11 18:34 编辑
质朴求真忌浮华
文/潘兵华
山东作家张炜在《小说与散文应该是趋近求同的》一文中谈到写作的语言贵在质朴求真,很受教益。我原本对自己写作语言极不自信,认为自己还是学生时代写过作文,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记在脑海的字词成语早已还给了书本,现在能用的就是一些日常使用的词汇,写起文章好像缺乏文采,全靠思绪和文气支撑。面对那些辞藻华丽,用词考究的文章不免自惭形秽。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我学生时代也喜欢杂志上那些辞藻华丽的文章,我把那些文章还抄了两笔记本,不时读读、揣摩。
其实对写作散文,早在网络文学评论散文交流群,宜昌作家元辰老师曾经说过,少年词美,中年和厚,老年格局。老师指点,人到中年该舍弃少年词美的稚嫩,转到和厚之稳健。
对于那些喜欢用华丽的语言写文章的人,张炜先生指出,这大半都是稚气的表现。他说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求华丽的辞藻,缘于报纸副刊刊发的一些初级写作使用华丽辞藻的文章广泛传播,耳濡目染之后,一些阅历浅显者失去对语言的判断力。我读了一些报纸副刊的文章,一些写作者恨不得一句话用一句成语,好像用的成语越多越有文采似的,全然不顾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文章使用成语,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好的语言是什么》一文中直言不讳地批评,文学作品使用成语过多是学生腔,你得有还原成语的能力,还原语言就是文学的表达。
作家们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作家张炜在文章接着说,汉语中最有力量的词是名词和动词,它们是语言的骨骼。句子要干练,就语法来说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多用,起修饰的补充的形容词会让语言虚浮臃肿。这些经验之谈让我醍醐灌顶,追求美要从文学的根本入手,而不是用一大堆化妆品来粉饰掩盖内涵的匮乏。对于形容词的使用,贾平凹说是给初学者用的,形容词的起源是对众多形象一时说不清而概括的词,从事写作者必须有还原词语的能力,把概括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这就是文学语言。
我写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些近似白话的句子,但我的情感在字里行间,而不是某个成语上。有了文学大家壮胆,我就才不会计较自己不会几句华丽的辞藻了。作家们说的都是自己写作实践的经验之谈,学习借鉴可以少走弯路,避免盲人摸象。作家是这样说的,在他们写作实践中也是身体力行的。我读过那些大家的文章,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有的近似大白话,但你读完文章后却沉浸在文章所叙述的人事物上有所思有所想,这就是文学的表达。
追求质朴追求本真也就是追求文学的表达。质朴不是浅显,而是准确和简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用简约有力的文字记录下来,就是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