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楚辞·渔父》伪托考,序,并辨

[复制链接]

32

精华

263

主题

1413

帖子

首席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楚辞·渔父》伪托考,序,并辨
       编发/林深数树




提要
《楚辞·渔父》的作者应该是北人及诗歌趣味反楚词并爱庄子的人所伪托塞进去的。真伪问题学界既有争议,总有理由。传统观点多认其为原作,不伪。但我认为伪,执着如初的九死不悔,花草美人的隆宠君恩,不见了。水浑水浊,洗手洗足,两便,看随便。甚至屈原自己送楚女到秦国去结好,或者捎带个美女处女回楚苑唱歌跳舞,还不一定。我呸。这里从文本内容、语言风格、思想观念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对《楚辞·渔父》进行细致剖析,结合学者观点及文献资料,旨在论证《楚辞·渔父》即使不是伪托之作,也并非屈原本人手笔。却也到底不像今人你可以看个彻底,包括心肺屎肠,干干净净。


中心词
楚辞渔父;伪托;屈原;语言风格;角色原理;情感和美学趣味。


一、序言
贵族不比王族,但绝不同于现在什么中产阶级。
“贵族(孟子叫世家)”差不多有三喜欢:
——君恩细到柳下喝茶;
——美人歌舞绿肥红瘦人面如花;
——牡丹芍药正赏,圣旨下/王命在身,犒赏三军。
你再看《鱼父》是贵族吗?完全是工人下放,还不是干部下乡。
《楚辞·渔父》貌似经典篇目,偏偏写个打鱼的,还教训贵族。还俨然做屈原与渔父对话。屈原会和这等人对话吗。
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来,人们却多将其视为屈原作品,岂不冤哉枉也。


二、《楚辞·渔父》传统归属观点及依据
2.1 认定为屈原作品的传统观点
自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明确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后,这一观点在很长时间内被广泛接受。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众多代表性楚辞学者均对此无异议。他们认为,《渔父》与屈原的其他作品,如《离骚》《九章》等,在精神内核上具有一致性,都体现了屈原对理想的坚守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2.2 传统观点的主要依据
从内容来看,文中屈原所表达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与屈原在其他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高度契合。《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在《渔父》中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呈现,都是屈原高尚人格的体现。从写作背景而言,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渔父》大约创作于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受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厄运,心情忧愤苦闷,在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这种背景与屈原的人生经历相符,也为认可为屈原作品提供了佐证。




三、质疑《楚辞·渔父》为屈原作品的理由
3.1 文本内容与屈原其他作品的差异
尽管《渔父》中屈原的部分表述与他的一贯形象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微妙差异。在屈原的其他作品中,情感表达往往更为浓烈、直接,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奸佞小人的愤怒批判,如《离骚》中对群小的斥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而在《渔父》中,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相对平和,更侧重于人生哲学层面的探讨,愤怒与抗争的情绪被淡化。这种情感表达和主题侧重点的不同,让人对其是否为屈原所作产生怀疑。




3.2 语言风格的独特性
《渔父》的语言风格较为简洁明快直白,句式相对短促规整,与屈原其他作品中丰富华丽、充满奇幻想象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例如《九歌》中“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展现出瑰丽奇幻的语言特色。《天问》更是以独特的问句形式,展现出宏大的宇宙观和对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相比之下,《渔父》的语言显得平实许多,缺乏那种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丰富的意象运用,难以让人将其与屈原典型的语言风格联系起来。好像贵族是工人、干部下放,旁边有个同情的渔民。怎么会!




3.3 思想观念与屈原主流思想的偏离
屈原的思想以忠君爱国、美政理想为主导,积极入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政治局面。而《渔父》中,渔父所代表的道家“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屈原进行劝诫,尽管屈原予以反驳,但这种道家思想的出现和与屈原思想的激烈碰撞,在屈原其他作品中并不常见。屈原在《离骚》等作品中,虽有对现实的失望,但始终未放弃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而《渔父》中流露出的出世倾向与屈原的主流思想存在一定偏离,这也为其伪托说提供了有力支撑。




3.4 从历史背景及文献传承角度分析疑点
从历史背景来看,战国时期的文献流传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许多作品在传抄、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讹、伪托现象。《楚辞》在汉代经过了刘向等人的整理。伙佶们传销夹带也是有的,偷到塞进点什么怎么知道。没有原简原稿,一些私货塞进去可能。此外,先秦时期本存在一些模仿屈原作品的创作,《渔父》极有可能是其一。所以被认作非屈原本人之作也有理由。从文献传承角度,虽然《渔父》在秦汉以前已广为流传,但相应文献对其作者的记载、梳理并不十分明确。有王逸置疑不奇怪。这使得《渔父》的作者问题更显扑朔迷离。




四、历代学者对《楚辞·渔父》作者的争议
4.1 认为是屈原作品的学者观点阐述
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等书中反复论证,认为《渔父》是屈原作品。他从屈原的思想体系、创作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文中屈原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与屈原的整体形象相符,虽然与其他作品存在一些差异,但仍可看作是屈原在特定心境下的创作。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支持《渔父》为屈原所作,他们强调作品中所体现的屈原的高洁品质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认为这是屈原作品的典型特征。
4.2 质疑或反对是屈原作品的学者观点列举
近代有学者认为《渔父》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者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并非屈原所作。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其非屈原作品,而是他人所作。他们指出,从文本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来看,《渔父》与屈原其他作品存在显著差异,更像是后人对屈原故事的演绎和创作。还有学者从文体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渔父》采用的问答体与后来汉赋的写法接近,与屈原所处时代的文学风格有所不同,进而质疑其作者为屈原。林子这回跟茅盾,敬郭沫若。


五、结论
综合以上对《楚辞·渔父》文本内容、语言风格、思想观念、历史背景以及历代学者观点的分析,《楚辞·渔父》存在诸多与屈原其他作品不符之处,其伪托的可能性极大。虽然传统观点多将其认定为屈原之作,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可能是后人模仿屈原风格创作的作品,或是在流传过程中被误归为屈原名下。当然,关于《楚辞·渔父》的真伪问题,仍需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深入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我们有理由对其传统归属提出质疑。这也为楚辞研究和屈原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考方向,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大道不道;真言何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精华

389

主题

1万

帖子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沙发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果你是马,这里就是草原
当代作家网1群:472487178   当代作家网2群:345916344   
当代作家网3群:298544556   当代作家网收藏群:307688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