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深数树 于 2018-7-9 15:45 编辑
提议:建设文化生态的文明
风清气正,是党风、政风呼唤的,也是网络传媒,文化教育风气要呼唤的。
所以我们要建设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文明;也要建设风清气正的文化生态文明。
大家看看这是一个网友转来的语言文字沉沦的事实:
三十年来,已被毁掉的七个中文词:
语词1.小姐:从尊贵到低俗;
语词2.美女:从惊艳到性别;
语词3.老板:从稀有到遍地;
语词4.鸡: 从禽类到人类;
语词5.同志:从亲切到敏感;
语词6.表哥:从亲戚到贪官;
语词7.干爹:从长辈到情人;
*另十年来的4个真理:
真理1:人们为了活命吃东西,为了保命又不敢吃东西;
真理2: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已的废话那么值钱;
真理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面对面坐着却在玩各自的手机;
真理4: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更可悲的是,小三还要来盗墓!
另外有人,还不是小人——鼓吹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还是做教育的。
其实要是乡村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城里找不到工作,还是会回家的。也就是回乡村。叫上山下乡也行。
那,用得着你鼓噪吗?用得着你宣传喧嚣吗?
于是我对网友说,
“日哄个词,是我造次、造坏。日哄那事,全是大人做的说的。干脆把北大办成上山下乡俱乐部。大人哥们,什么东西。”
“我这也是维护文化生态文明。”
有的人做官了,尤其是做教育官,就是立马喜欢立言,立说,做真理。其实是自己昏昏,怎么能叫人昭昭。
有人批评他。我引述一下——
于文称:“今天的农村不同于70年代的农村,今天的上山下乡也不同于那时的上山下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生活条件虽然不如城市,但基本条件还是具备的。中国7.9亿农民不是一辈子都生活在那里吗?大学毕业生连2年也坚持不下来吗?”农村的面貌是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非都是正面的。比如说,有不少乡村都成了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废村”,人才市场在哪里?许多青壮年农民都不愿呆在农村了,你怎么好意思忽悠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我看于先生虽然出自于内蒙农村,但早已不了解农村了。于先生,你自己真的需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我原计划凑数写上十条,一看快凌晨二点了,就此打住吧。最后我想说的是,按照于书记的逻辑,正好把北大搬到咱黄土高原来,在黄土高原这一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实现北大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梦想。如果于书记对此找不到有力的先例,我可以为于书记举出“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
唉,北大于书记,你一个堂堂的金融学教授,怎么能以这样无理无据的文字忽悠国家呢?我怕你此说一出祸国殃民,所以我半夜停下了自己的论文撰写,从深夜12:00写到凌晨2:00,这一切都是被你闹的。当然,我也很感谢你,感谢你为我以后指导学生论文提供了一篇极好的反面例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