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代,鸡的形象便大量的出现在瓷器纹饰中,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明永乐、宣德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彩料和彩绘技术大大提高,以及白瓷质量的提高,昂贵的彩绘瓷更加流行。最具代表性的为成化斗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以最负盛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例,器表绘有子母鸡五只,轮廓线由青花勾勒,内填红、黄、绿、墨等色,特别是鸡冠的红色,几乎与真鸡冠一致。整个纹饰构图新颖,描绘精湛,色彩逼真。鸡缸杯,是古代的瓷器名,饮酒用具,杯壁上画有母鸡公鸡,为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
相传鸡缸杯是成化皇帝为宠妃万贵妃专门定制,杯上一面绘有雌鸡小鸡啄食在后,雄鸡昂首阔步在前,前方一棵棕榈树,有带子归宗之意;另一面雌鸡小鸡啄食,雄鸡引颈回望,搭配牡丹和山石,有花开富贵之意,寓意美好。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抚之柔润如玉,绘画率真可人。因此,鸡缸杯在古代就一直享有盛名。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上有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无论从器型、工艺、色彩、绘画上看,鸡缸杯都非常精致,能代表明代的制瓷水平。成化无大器,这个鸡缸杯以缸的形式,做成了一个杯子,大器小做,很有气势。
清代饰有鸡纹的器物以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四朝较为常见。清代鸡纹与明代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雍正官窑的艺术成就极高,构图的层次分明,图画内容若小品,清新写意,色彩淡雅明丽,线条细腻流畅,画工精湛,生动活泼。
鸡是人类最亲近的家禽。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我国甲骨文中就有“鸡”字。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窗花,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
古人非常重视养鸡。战国时孟子说过,一家人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老人们吃肉就不会发愁了。西汉时首创了人工孵卵法。据《河南府志》载:“祝鸡翁,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千余,皆有名字。暮栖树上,昼放之。欲引呼名,则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万钱。”这位祝鸡翁可算是古代的养鸡专业户了。
人们赋予鸡许多动听的名字,因鸡能报晓,《庄子·齐物》称鸡为“司晨”。僧房寺院的和尚食素,讳言鸡,称鸡为“钻篱菜”。鸡鸣叫时,声音清脆,隔窗也能听到,晋人宋处宗称为“窗禽”。唐武宗爱鸡,绘《十玩图》,封鸡为“长鸣都尉”。
鸡与“吉”谐音,于是,鸡与吉相联。鸡是家禽类中惟一纳入生肖属相的动物。鸡是平凡卑微,却一直默默对人类奉献着自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