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殷宏章 于 2019-3-17 13:27 编辑
红门大院
作者:殷宏章
(一),山货铺子
葫芦镇十里八村都晓得,小葫芦村有户红门大院。牛大爷就住在院子里,一共养育有四个儿子。老大不幸在战场牺牲,老二和老三接管山货铺。老四刚刚才年满十六,帮着家里打理着山货。牛大爷在这一带的地方,算得上最会经商的门户。各种各样摆满的山货,都算得上是应有尽有。村里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有人说有钱人都底气足。牛大爷是没有办不成的事,唯独有件事却未能实现了。
各种偏方和歪点子都试过了,老二和老三媳妇就是不见喜。村里人说牛大爷活着的甜头尝尽,才让红门大院四个儿子折了福气。如果要是让牛大爷死了,说不准儿媳就会下蛋了。牛大爷读过几年书,不信什么歪理邪说。在市里八褂医生问过,这是两个儿媳的毛病。两个儿媳妇是邻村嫁过来,打听到才知道问题内幕。六年前村里面发生一次化工污染,有人说吃过葫芦河水都有些问题。
这天牛大爷在市里回到家里,带着装满布袋的西药进了屋。按照市里八褂神医的指示,让两个儿媳妇要定时服药。临走时八卦神医嘱咐一句话,说好是能好就是时间的问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牛大爷是左盼望和右期待,心想看来传宗接代没戏了。老二和老三媳妇肚皮不争气,脑子里面又有了美好的想法。只好就把延续香火的重担,寄托在老四小儿子的身上。眼瞅着老四快成年了,这回牛大爷有了教训。找个丰满点的村里姑娘,花钱买来给老四做媳妇。只要姑娘身体健康能生娃,那么花再多的钱都愿意出。
(二),抵债方式
马妹是个外地过来的小姑娘,都知道是以抵债方式迎进门。像是用来抵债的物品,情愿供给了红门大院。牛大爷第一眼就看中了,这姑娘做老四媳妇般配。谁想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姑娘,头天进了牛家门就忙着做事。时时的处处留意是小心谨慎,生怕不满意给轰出牛家院子。第一次住房睡炕,第一次美味佳肴。想到汤是热乎的,看见饭是白透的。连那个盛菜和盛饭的碗,都是实在蓝白瓷烘的货。她拿着筷子试打了打碗沿,始终回想到牛大爷说的话。讲姑娘你往后就是牛家人,明年六月让你和老四结婚。我给你们好好张罗婚事,总之到时候亏待不了你。
每当在家里面吃饭的桌边,老四总低着头扒着碗里米饭。从来都不嫌弃马妹的姑娘,反而瞧见女孩就面红耳赤。仿佛在她的身上嗅到腥味,让男孩子心里痒的女娃味。尤其是那双水灵灵的大眼晴,老四瞅着整个身子骨都软了。这就是心理想要的媳妇,谁都不能抢走我的宝贝。结婚前的半年时间里,马妹慢慢适应了生活。白天帮着婆婆家中忙里忙外,晚上就跟婆婆纳鞋底剪窗花。那连结婚几对的大喜字,都是姑娘自己给剪出来。老四总是惦记未过门的媳妇,经常趁着洗碗和刷锅的间隙,都悄悄地站在姑娘的身边,生怕大铁锅伤了粉嫩的手。
因此,马妹婆婆见到的情况,总是骂着老四臭小子。我生你养你把你扶养成人,也没有见到你来心疼过了。老四听到娘说的话,总是傻乎乎地笑着。瞧见一点不像平常日子里,帮着二哥三哥打理山货铺。对姑娘那股子精细劲,都是跟大人们学来的。牛大爷说自家注定世代经商,书本里东西带着读读就行了。明白个社会上人情世故,懂得了分辩出善恶就好。其它用在精打细算上,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老四骨子眼里的温顺,又带着点倔强的劲儿,都是牛大爷教出来的,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牛大爷最关心和最疼爱就是四儿子,将来说靠老四养老送终和延续香火。
(三),地窖秘密
马妹在牛家的半年里,竟然学着读书和写字,这些显然不是老四的传授,而是受到牛家老二的熏陶。红门大院里老二叫牛兴隆,很小酷爱文学对生意无趣。当时老二出生时生意兴隆,正是牛大爷生意起头的关键,为了图牛家吉利是所得此名,寓意红门大院永远生意兴隆。这半土半吉利的名字,贴在了牛兴隆的身上,真可谓天作之合,却也是用心良苦。有些事情说出来真是怪怪的,牛兴隆对生意一点不感兴趣。偏偏是羡慕学堂读书的孩子,总想着有朝一日就离开家乡。带着人间无边的求知欲望,逃出画地为牢的红门大院。
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多少个春夏秋冬中。老二偷偷在地窖里点灯看书,似乎在寻求书中自有黄金物。这些摆放花红柳绿喜爱的书本,都是偷偷在贫苦学生跟买来的。牛大爷根本就不知道,也不可能让他知道了。马妹有次偶尔发现家中的秘密,瞧见老二隐藏地窖里有点亮光。疑虑着心思地窖着了火,在水缸里舀起一大盆水,爬下去时才看明白了,这里是老二秘密基地。这场景马妹是永远忘记不了,那天火急火燎地下到地窖,听见了咯吱咯吱的脚步声,牛兴隆顿时觉得毛骨悚然。这都是到了夜深人静,那狼和狗应该也睡了。这人小鬼大乡村的妹子,竟然爬下来准备着灭火。看着瞪大眼珠的妹子,老二是惊呆了一阵子。
马妹是个聪明漂亮的姑娘,自来就努力地观察牛家人。熟知牛家里的喜好和厌恶,怎样才能在这里扎根容身。更了解牛兴隆的心思,做生意志不在此的人。直到亲眼目睹一番场景,仿佛在老二身上看到了。同样的心怀广阔天地,同样的负重前行志向。从这个志同道合的开始,马妹和牛兴隆有了秘密。他们商量时间是约定好,每天夜里熟睡时间相见。牛兴隆教她读书和写字,马妹死守地窖里的秘密。第一个字是老二教会的,第一句诗也是老二教的。通过老二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才得知了拥有一种名为“人权”的东西。
(四),自由恋爱
她不应该任由那些人买卖,这违背了社会道德的底线。以前觉得牛大爷买了她做儿媳,那就是马妹这辈子遇到的恩人。可在牛兴隆的嘴里,牛大爷却成了畜生。时常会辗转难眠似想不明白,牛大爷到底是恩人还是畜生?心里面不打算再去想了,马妹体会到牛家人的好。如果没有牛大爷花钱的帮助,哪有今天的白米饭和白瓷碗。也没有热炭火和地窖秘密,更谈不上认识牛兴隆知己。谁想牛兴隆成了精神的寄托,总觉得老二能带来甜蜜生活。第一次马妹开始思考,甚至想起是自由恋爱。探索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想着体会情感是什么味道。
那一夜,马妹照旧在家人熟睡,慢慢的爬进地窖去了。哪晓得牛兴隆不在,地窖里却黑乎乎的。只好渐渐的爬出地窖子了,在院子里寻找老二的身影。可是左找右找都没见到人影,只好去老二的卧房窗口瞧瞧。然而屋子里只有熟睡的二嫂,正在沉醉梦乡似呼噜震天响。在透光的院落里坐了很久,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了。马妹忽然听到了后院房门有动静,跑过去看到老二满头大汗进了院。臂弯上挎着一个灰色的布包,马妹跑去如同向着阳光靠拢。老二从布包里拿出两样东西,都在城里带来首饰和一本书。那书里面大半的字,马妹看见都不认识。这些牛兴隆说是托人,从城里面给捎回来的,明天你和老四就要结婚了,送给妹子当作新婚礼物吧 !
马妹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猛然搅动了一番。想起老二在秘密基地,曾说过自由恋爱的话。她想张口问问啥是自由恋爱,可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在帮着马妹把首饰挂在耳垂上,她感触到老二身体强热的温度。突然抓紧了牛兴隆的手,似乎把什么东西扣上了。牛兴隆呆呆地望着姑娘的双眼,灼热的目光表明此刻血液沸腾。当然明白姑娘在暗示什么,连续两个多月的地窖接触,又何尝未想对这懵懂可怜的小女子动情?马妹比自己讲粗话打呼噜的女人好多了。瞧见姑娘细腻柔软的双手,富有弹性软得像揉进心里。在地窖里老二拥有了幸福的甜蜜,让妹子第一次尝到做女人的滋味。
(五),浪漫爱情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将见证一段美好的爱情。瞧见推杯换盏酒席的场面,个个都满脸笑容嘴角边流油。听见吹拉弹唱喜庆繁华,满屋亲朋好友互敬互语。小孩子到处东跑西窜的嬉闹,都吃着喜糖高兴地乱蹦乱跳。在老四和马妹洞房花烛夜时,牛兴隆带着伤心的眼泪走了。有人说老二和牛大爷闹了矛盾,村里人知道两人断绝了父子关系。马妹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是牛大爷封锁了消息。
这父与子相处像仇人紧张的关系,或许是知道牛兴隆和马妹的暖昧。也有村里人对父子关系不那么认为,或许牛兴隆想着到外地发展的原因。还有就是老二不能上台面的恶媳妇,或许天天无聊外出打牌招惹出是非。一直以来马妹和老二在一起,这就是自由恋爱浪漫的爱情。总以为爱情必当轰轰烈烈,两个人甚至都可生可死了。为求真心真爱,可以放弃放有。只要能够得到爱情的果子,都将会是不计一切的后果。总是,渴望着得到一份的浪漫爱情,寻找真诚美丽和多情的影子。马妹心里想来想去掉下滚烫的泪水,只好认命不再想牛兴隆的负心汉了。
在秘密地窖里相处的时间,老二对马妹说的承诺失败了。那情投意合的志向,已经是随风飘散了。那如胶似漆的甜蜜,已经是不复存在了。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让马妹深深的知道了。在人生漫步的长河里,爱情不再是仅有浪漫。仅有真诚,仅有美丽,仅有多情,一切成负载。爱情包含了太多的伤感,人们憧憬未来美好情感。在平淡中咀嚼幸福,在真诚中将爱招展。如果光想着了改变,那不是生活叫战争。夫妻之间要有个磨合过程,这个经历是漫长而又痛苦。
老二媳妇和阿婆家住的不远,她平时都很少回到娘家去了。我们说眼瞅老人是六十岁生日,女儿们得知消息都纷纷回家了。一生阿婆育有四个儿女,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小时候大女儿在河边玩水,不慎意外的溺水去世了。没想到转眼间就很多年过去了,只剩下了两个女儿和小儿子。二女儿在家里穷时找个好门户,嫁给红门大院牛兴隆做了媳妇。三女儿是名老师在乡村教书,生活里过得不算富裕到也行。小儿子带点盘缠称到外做生意,走后大活人就像杳无音信失踪了。
这些年孩子扶养长大成人,全靠阿婆日夜操劳和含辛茹苦。三女儿清醒记得读天州师范,二姐在吹拉弹唱中早已嫁人。然而,令人不幸的事情就出现了,阿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三女儿想到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一向成绩优秀的她准备选择缀学。没想到遭到阿婆坚决的反对,只好忍受困难坚持完成学业。求学期间所用的一切费用,除二女儿帮助就阿婆筹措。好不容易给三女儿完成学业,阿婆心想差不多能松口气了。谁知道小儿子说出门做生意,在二女儿借点盘缠悄悄地走了。
在这痛苦与煎熬的挣扎中,阿婆还能继续生活下去吗?我们说就算能够生活下去,那要承受多少精神上压力。小儿子借了点盘缠就没有回家了,老人听二女儿回来说才知道消息。阿婆打小就对小儿子有成见,总觉得游手好闲是不务正业。不管孩子生性如何不好,在阿婆眼里就是当个宝。想到小儿子离家出走,迟迟音信全无和不归。一双老眼昏花的眼晴,顿时声泪俱下的哭泣。或许,有人讲儿行千里母担忧,也有人说母行万里儿不愁。这句话说起来是有点偏激,却在生活中确实有些道理。
二女儿想到阿爹过世的早,这些年阿婆过得又太辛苦。无论刮风下雨和严寒酷暑,都是日出而作与日落而息。二女儿和三女儿在一起商量好,准备在阿婆六十岁是大办寿宴。三女儿说起阿婆辛勤的付出,不禁的眼角流出激动的泪水。多少想尽女儿一点心意,也好回报阿婆养育之恩。谁知道女儿们提出的想法,遭到阿婆毫不客气的拒绝。阿婆说自己苦日子过惯了,真不在乎生日场面多大了。如果咱们全家人能聚在一起,都围在桌子边吃顿饭就行了。
当天,二女儿给阿婆买了个生日蛋糕,三女儿起早在集镇上买了些菜。阿婆坐在桌子上面中堂位置,两个女儿分别坐在桌子两边。一家人正围在桌子边,等待着阿婆来吹蜡烛。然而,三女儿听到屋外有人敲门,走到了跟前将门是打开了。阿婆停止了吹蜡烛的动作,她跟二女儿都出去瞧了瞧。看见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还领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女人手里还提着一个蛋糕,母子两人站住注视着对方。三女儿上跟前问了好几遍的话,站在门口的人来家里干什么了?谁想到女人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身边的小男孩说话了。才知道小男孩妈妈是个哑巴,讲是来给阿婆老人家祝寿了。
二女儿听见眼前女人是个哑巴,忽然心里感觉到咯噔了一下子。盯着女人瞧了好久的时间,才发现眼前女人有些熟悉。一家人左看右想是思来想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小男孩说话意思是来找外婆,哑巴女人手里还提了个蛋糕。估计也是过来给阿婆祝寿,只好让母子俩人就进屋了。看到令人疑惑不解的一幕,阿婆女儿们都有些吃惊了。刚开始阿婆也没认出哑巴女人是谁,直到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银戒指,心里面想了想是一目了然了,阿婆接过戒指突然哭了起来……
(八),哑巴女人
看到阿婆老人伤心难过的样子,两个女儿主动上前进行了安慰。对小男孩声称外婆的事情,都感觉到会不会是弄错了。二女儿在向阿婆探听虚实,大姐当年不是被淹死了吗?三女儿跟着阿婆老人进行追问,想着来了解当年大姐的情况。阿婆瞧了瞧面前的哑巴女人,眼角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了。拖住沉重的步伐来到小男孩身边,伸着粗糙的手摸了哑巴孩子脑袋,对大女儿太多太多的亏欠,却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一边哭泣是一边说话,讲述当年发生的往事。
七十多年前,在家里十分贫穷的环境,有了两个女儿的情况下,为了想生个儿子来延续香火,怕大女儿挨饿受苦就送人了。爷爷和奶奶整天想着抱孙子,在双重思想和精神的压力下,6岁大女儿以流通货币就卖给人家,为了避嫌谎称说大女儿玩水溺亡了。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阿婆家庭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曾经阿婆瞒着家人四处寻找,终于根据线索找到大女儿了。真心实意的想母女来相认,谁知遭到大女儿直接拒绝。尽管阿婆是苦口婆心的解释,却见到大女儿就是不回家了。
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大女儿了,阿婆老人诉说一把鼻涕是一把泪。小时候大女儿发高烧生场病,家里穷没钱治就给耽误了。虽然用乡村土方子是退烧了,但是醒来时不幸的成了哑巴。阿婆瞧见了大女儿似心如刀割,后来为了妹妹弟弟牺牲了自己。为了这个完整和幸福的家,大女儿真就是付出太多了。本以为是赌气一辈子都不会回来,没想到六十大寿大女儿回来家了。在得知大女儿生活中并不好,千叮咛万嘱咐让妹妹们帮助。在阿婆六十寿宴的结束,含着泪握住大女儿的手,你和孙子以后还会经常回来家吗?临别时大女儿望着母亲点了点头。
(九),燃烧秸秆
那年阿婆辛苦怀胎十月,好不容易才生下大女儿。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那真是人有旦夕祸福。大女儿很小时发高烧生场病,没钱治疗留下遗憾成了哑巴。有时候在想哑巴又怎么样,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不管别人是怎么样的看法,做妈妈的都不会嫌弃女儿。虽然大女儿不会说话,但见人总会面带微笑。一双水灵灵的小眼晴,看上去都是炯炯有神。有时用小手抚摸妈妈的秀发,仿佛忘掉生命中不幸的缺陷。瞧见大女儿开心的样子,一颗心都将会被融化了。
大女儿在三岁多一点,没想到阿婆又怀孕了。谁料还没到生产的时候,这个小孩子阿爹出事了。不听政府部门明文规定,在田地里擅自焚烧秸秆。结果一阵风吹来火势凶猛,不幸把旁边的树林引燃了。哪晓得烧了一大片的树林,结果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望着闪闪发亮的镣铐,阿爹后悔都来不急了。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事已至此,只有面对。这阿爹走进监狱去服刑,全家人的依靠就没有了。仅有家里的一点积蓄,还不够生孩子住医院。想到突如其来的灾祸,都把全家人愁死了。
经过阿婆和爷爷奶奶商量,都一致同意想把大女儿送人。听说对方是个有钱人家,想要个孩子却不能生育,都去不少医院检查过了,诊断证明令人心灰意冷。至于哑巴对方说没事,可以带到大城市治疗。刚开始商量是不同意,怎么能把大女儿送人?如果对方人家对她不好咋办,那大女儿委屈也不会说话。但听说会带女儿去治疗,全家人这颗心就又动了。想到家里没有这个经济条件,说不定大女儿去了有钱人家。不仅到医院把哑巴治好,还有可能去人家享福了。
故事中国网长篇小说《红门大院》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