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顺勇
美丽依稀的童年记忆中,飘满村街的小贩吆喝声犹在耳边:
“锔盆吧,锯碗吧——修理洋锁子——配钥匙!”
“拿头发来换好钢针哦——布纸套子来换洋火哦——”
伴随着宛如现代版流行歌曲一般悠扬的曲调,成为色彩斑斓的童年记忆中难缺的一环。当时,从来没听说过“家庭作业”这个词汇的孩子们很快三五成群跟在身后,似乎成为这些小商贩当今版“粉丝”的雏形。
接下来,左邻右舍的大婶大妈们拿着破了的碗盆走了过来了:“几分钱一个锯子?”
“老规矩,三分!”
“二分吧,你看这么多找你锯碗的。”
“不沾啊嫂子,俺这真是小本生意。”
“二分吧,二分吧……”说着话,两半的碗已经递到师傅的手里。师傅也不推诿,拿下家伙什就开始干。看着师傅熟练的操作,变戏法一般很快让几乎两半的盆子碗重新合到一起,上面多了几个像订书钉一样的锯子,牢牢地讲话两半盆碗锯在一起。我当时感觉像是在看明星表演一般过瘾,每次都要在那里黏糊好一阵子。
终于,我参与表演的机会来了:家里的瓷盆坏了一块,妈妈拿出一毛钱,我自告奋勇说用八分钱就可以。
“我经常看他们做了,说是三分钱一个锯子,其实二分钱就行了。”我信誓旦旦地说,“咱们家的盆,四个锯子就成。”当时的我感觉,让我坐在那个师傅地摊上,肯定能用四个锯子把碗修好。
踌躇满志的我特意约了伙伴一起去助威。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师傅接过我的活儿是一脸的严肃:“小孩儿,这个八分钱可不行啊——这么大一块……这这这……你这——不行啊小孩儿!”
我有些吃惊,但随后毫不畏惧和伙伴一起按照之前看到的“知识”和师傅争论:“方才”师傅忽然间笑了:“小孩儿,我一看你们俩就知道是经常给我捧场的。这样吧,我用三个锯子给你做好,给你剩下二分钱买个糖球。你看——”
兴奋的我急忙顺着师傅的手看去,果然那边小贩在吆喝:“拿头发来换好钢针哦——布纸套子来换洋火哦——”最后看着我们笑了。
我马上兴奋起来,结果师傅锯好的碗,然后攥着二分钱刚要走,一旁的伙伴拉住我:“哎——我,我昨天捡到一分钱,能不能——”说到这里,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要不,我那一块让你随便咬一口。”我心里明白,糖球二分一个,三分俩……
我笑了,伙伴也笑了。我们一起来到另一个小贩旁边……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仿佛整个童年都是甜滋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