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安——一座已不适合旅游的城市

[复制链接]

13

精华

595

主题

1592

帖子

首席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安——一座已不适合旅游的城市


     一座原本充满规划感的古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种的办公机构科研单位散布其间,各大高校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地盘。可供居民使用的面积都到了天际线了,城里的可用面积寸土寸金,除非是老宅院,基本都给开放商给包圆了。
    我看到了很多被边缘的机构却被固执地保留了下来。西北行政学院,陕西教育考试院,陕西开放大学,地质勘探设计院等等。他们的家属楼可能都不一定有多少家属,纷纷将住宅楼层单元出租给了需要进驻到西安来的打工族,房租那是肯定不低的。有些想得开的单位,就将旧房拆掉车间去掉,也搞一些楼盘进入市场交易,美其名曰公寓楼,变相就成了安置房,满足市场化的需求。七十年的产权就那么一说,到时候你置换了银子走人就行,没有产权证,照样有人买来租或者住。属于二手市场的价位,却很有竞争力,小单元,适合小年轻创业者。
     外来的人想要找大唐的风范只能去造的景观区了,如今最火的几个地点就是南门中心广场,那是新旧的分界区域,往南全是一水的高层建筑,最为直观的就是一座旧楼旁边立着一座满是玻璃窗的新楼,而旧式楼的影像投射在玻璃墙上特别有画面感。城里全是低于南城门楼的低层建筑,城外几乎都是高层大厦。再就是人流汇聚成水流的大唐不夜城长廊,大雁塔的唐僧无奈地接受万千人的瞻仰和抚摸。而他的大徒弟却被巧妙地隐藏在一座建筑中的天井里,拱手环抱着金箍棒,乞求大家别打扰师父的神像。
      旅游线路倒是非常的明确的,二号线地铁横贯南北,只需要最多四块钱就能穿城两头。公交就更为便宜,一块钱就能转的好远,这也注定了共享单车的命运,三家竞争却被公交和地铁直接秒杀,骑车的都是等不了公交的年轻人。
       打破了当初的神秘感的这次朝拜,时隔四十年了。当初我才是16岁的半大小伙子,父亲因为是铁路职工,可以带我免费乘坐客车的。
上一次来是送女儿念大学,那已经是七年前的。和夫人来的,带着行李女儿引导。再往前就是去渭南接过高考毕业的女儿,叫的小坡的车,也不用咱操心。
        当初来西安,本身就是充满好奇心的年龄,看着电车都要问半天,尤其对电车中间有像手风琴的褶皱层倍感兴趣,就怕车前后不一致裂成两半了。再就是辅助公交的还有很多的三轮国营载人拉货的车,马力强大,倒没坐过。我想也是有货要拉的人更适合坐的,可以开到小胡同里去。
四年级的时候是头一次去省城,脑子里还是有西安是座大城市的概念的。
      父亲是铁路工人,那时可能还是副司机。但坐车有通勤证,一般就直接上车坐到餐车的座位上,不影响旅客的。父亲见过跟着偷偷上车的,发现了我就让我规矩的做好,别乱跑。我瞅着窗外的树林田野刷刷地往后去了,农民伯伯在田野里劳作,看见火车过来了,也抻起身子往这边瞅,也算做片刻地休息。小路上若是有半大点的孩子,会冲着火车嗷嗷叫,手舞足蹈的。
      父亲的工作是蒸汽机车每半年还是一年要把车开到东客站检修一次的。在检修期间,父亲是可以在西安城里边转转的。这次是带我去碑林,叫我见识一下古人的书法,同行的还有一位在西安的同事。父亲原本也是可以留在西安的,因为要照顾爷爷、奶奶,才调动到孟塬折返段的。
出了站就等着坐公交车,进尚德门到了城内。那时的公交是叫有轨电车,车顶上空有两条线和车顶撑出的铁杆结合着,转弯处还会看到摩擦造成的白又明的火花,也能听到“噗呲”几下的声响。
       那时的车上行人很多是西安工作的人们,他们对坐公交依然习以为常。对待外来的人还是非常友好的,尤其是看到有些年龄稍长的,认为她们来一趟不容易,乡下人有一半多是亲人住院得了不好治的病,迫不得已才来一趟。哪里像现在的状况,山南海北地全国人民都到古城来感受厚重地长安风物来的,西安容纳了千万人口,每天还有一两百万的游客,这样的局面也得力于高铁的迅猛发展。
       碑林还算处在老城墙内,要进去经过书院门巷,这条街其实是保留着文化人的气质的,要想买好纸笔就得到这儿来。除此之外也就有各路的画家书家利用文气之地摆摊挂画着销售些纸扇,横幅作品之类的。再往内进居然还有关中书院,是一位姓孟的封建官吏集资兴建的,可谓为要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提供考前培训。
      父亲给我买了进“碑林”参观的票,他和同事抽烟在外边等。票也只要两角钱,他们是因为看过了的。我记得当时还有人类文明史的图片绘画展,这要比纯粹的观看石碑要热闹的多些。我兴冲冲的只关注欣赏,好像也没见有其他的人,那时的游客可真没几个喜欢书法的。他们更多来西安是为了办事的。时间也不够充裕,想去的地点身不由己,或者学校,或者厂矿单位,或者医院,主要的一点是吃饭问题。下馆子是不可能的,能在单位食堂,学生食堂蹭到饭就得了。
      因此上说,当时的来游览的更多是外国人,到显得西安的国际范。现如今的经济全球一体化,造成了全国城市所贩卖的趋于雷同,不同的是,分属各地的游客总能吃得到家乡的风味,至于地域性的美食,或偏于油腻或感觉不够精致,就不勉为其难的了。当时的公交车慢慢就因为来西安玩的人开始增多,就显得十分拥挤了。为此打通地下,开始了修建地铁线,直到今天也已经形成了地下通道输送能力远超过地面车辆的大趋势。
       现如今,留驻在西安的外国人多为各大院校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以及前来看望顺便旅游的有原因的外籍人士。当年的一睹“兵马俑”乌泱泱来的导游接待不过来的外国旅行团,如今是很难看到了。原因是其他的城市更漂亮,接待更加的完善,风景也被这边要优秀的多。西安的确是承载了太多的革命色彩和包袱太重很难彻底创新突破开来,那林间的树木长期缺乏修剪,松树柏树也予以保留在林荫道上,就有些湿气太重的感觉了。进入长安城,总感觉有很重的压抑感,跟动画片里的潇洒恣肆的李白似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的冲击感。
        西安想看的地方不应是臆造的“大唐芙蓉园”和“长安不夜城”,那里除了灯饰和人流之外,啥也看不真切。过经地扮演唐装的演者们多是想借着游客蹭热度的大学生和打工的农家妇女们。而潜下心来要去看的:于右任故居、回民街、植物园、航天科技馆等等,西北大学的“西迁”精神纪念馆,告诉后人要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努力学习加倍努力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精神幸福而奋斗终生才算值得。若还是满街充斥着东方美食,西方服饰和跑车,那这个民族的未来就为之堪忧啊。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从来没记得你是谁的真主,姜文说:未来不可限量。只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精华

187

主题

1109

帖子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3:4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以个人视角展现了西安的变化,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担忧,但在观点的表达和论证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