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代作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生江路》第三部 画圈的陀螺 第四章(一)

[复制链接]

13

精华

580

主题

1574

帖子

首席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14:5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闻鸡起舞 于 2019-9-9 14:56 编辑


                              (一)文化从来都是修为所使
     江路在文化馆工作很久之后也有很多的惶惑,最大的感觉就来自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还有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相比较于教师岗位,有些时候真的是非常的心累的。
     这里有需要掌握的文化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地,原先的那种不需要下乡就呆在馆里等群众来的局面势必打破了;个人修为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有辅导能力,这就对专业知识的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讲,群众门类有多少种,专业人员就要配备多少,而对于一个小城市的文体局下属二级单位来说,明显是强人所难的。要解决就要祭出文化志愿者的旗号,开门办馆,长期和社会上的文化资源及时沟通和协调。聘请社会名流文化学者和各门类的专家,使得各项群众文化民俗活动办的有声有色,富有质量和代表性。
    而反观单位文化干部的构成充满了不合时宜的人事安排。往上说大学专业设置很少设文化馆专业,大都是从学校来的语文教师和大学美术系的毕业学生以及面临退休买通关系由企业转换成事业单位编制的年龄较大的同志以及市领导写条子塞过来的各种人,让他(她)们学什么都不感兴趣,就等着每月月底领一份安稳的工资就行了。一旦开展文化活动就显得捉襟见肘,往往年轻人难以担纲,外请专家来运作,各协会予以志愿,自然就算是单位要拿免费开放经费支付报酬。这还是不是政府花钱购买,需要单位自找关系来一些赞助促成活动既有影响还开源节流。
  曾经一度时期因为经费少的可怜,保证了单位全年的水电费开销和很少的几次下乡补助以后就没钱干事了。搞培训是好事,一是授课需要聘请协会老师,费用总是要给的,学生呢,不允许收费,而生源里没有见年轻人都是老儿无事的退休干部学书法绘画,跳交谊舞,农村老汉跟着班社学迷胡戏学乐器。曾经全民运动健身执行者都是五六十乃至七十往上的老人们,小孩子想学家长也不是不支持,很少有想过在这上面有啥大的收获,常常是看着朋友们纷纷给娃报名了,就跟风着来了,尤其是文化公益单位免费,不来岂不是太吃亏了吗?
      小地方的人们对生意比较多的感兴趣,白天忙着各自生意直到下午没了顾客,才去广场踏着舞步活动梳理一下酸痛的四肢,能够专心看几集电视剧的闲心都没有了,文化馆开展的业务基本是都是修身养性的居多,比如文学讲座,书法培训、乐器葫芦丝、围棋、少儿舞蹈、民俗展等活动,大多数群众是不热心的,就便是迷胡大赛也多属于老年的喜好,观众群严重偏老龄化。年轻人自得其乐,收看的都是当下当红明星的热歌劲舞,才不关心文化传承和保护什么的,也听几句老腔,听不习惯或者听不清楚就离开了。
     江路每年接待的大专院校的采风团都是走马灯观花的小分队,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写出报告就完了,就便是又有些文化学者也是为了博业论文做一些稍加总结的概念性文章发表完事。就本地遗址而言,魏长城遗址一直就没有启动修建甚至连规划都规划不上;横阵遗址、古城早已看不见任何遗迹,靠炒作都炒作不起来。因为不重视,潼关将杨震请去了他们那里,而杨震在华阴地段留下的就只有西岳庙里的一块接起来书有“关西夫子”的残碑。曾经雕工精美的十二钗青石碑造像也在文革前破四旧运动中被毁成碎块最后烧成石灰了。从大荔(旧称同州府)解放后收集的皮影大件娃娃和整台戏的布景以及剧本,藏了五个大戏箱,也在1988年秋季暴雨夜被人盗取的只剩下残片,而其实每次晾晒的过程中,监守自盗已经发生了多次。报了案,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振兴地方文化要靠全县具有一定文学文史修养的当地名流去推动的,光靠一个二级文化馆单位是远远不够的。问题是这方面工作在1985、86年就全市的文化进行了一番大普查,出了一系列书籍,有关民间故事、音乐(包括戏曲)、神话传说、民俗文化方面粗率的印制了一些资料性书籍,页面和纸张都很差,保存度也不太好。隔了二十三年,2008年又全市范围内就非遗项目进行了地毯式调查,成果可以说还不如上一次。只是知道很多的民间艺人都已作古,资料散佚录制磁带碟片都因为保护欠佳失去了应有的研究价值。
而有些人也沉湎于个人的成名成腕的意淫当中,写出了妄图震古烁今的史诗般研究成果;也有一些想把自己的联语能像古代名人一样勒石于山峦之上;还有的要学杨虎城弄一个“杨公塔”最后却落个千古骂名。据说当年司马迁因受不住腐刑的羞辱,想叫华阴的朋友帮他上山从北峰上跳下去证明自己的高洁,结果被华阴的几位好友劝回了继续著书立说。
    这片土地上豪强土匪割据一方,百姓深受其害。国营农场挤走了先民多多,使他们背井离乡很多年也回不来,回来了也很难重振家园。库区人民的血泪史就和渭河水一样始终没有清畅过。几届执政官吏都是外地到此镀金来的,不爱华阴人,华阴也不爱他们。留下好的印象的好像还是个女县长叫蔡春爱,干了一届就调走了。乡镇干部指挥不动小村干部,县里干部也不愿意走进村子了解情况,啥事来了已安排就万事大吉,“哄节节”成为惯性,群众只好抱群取暖,太欺负人了就开上三轮车敲锣打鼓去政府门前喊冤上访。不解决也把“势”扎起起。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曾经的历史,伴随国家进入习总书记新时代,深挖肌肤里的肿瘤,对贪官污吏打击决不手软,风气为之大变。畅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党令其牢记为民宗旨“不忘初心”,民心顺畅了,各种税赋也能不收就不收,执法机关和窗口单位文明办公,遇到问题有人抓有人过问及时解决,百姓尝到了“主人翁”的滋味。街道整洁,洒水车一天好几趟跑,垃圾清运及时,餐厨垃圾也有专车免费运走;公交、公厕都是免费的,司乘人员热情而态度好。
    每年评选行业标兵和道德模范也是一种号召力,做慈善的,义务给大家教舞蹈、京剧、迷胡的个人和群众组织也纷纷活动在各个公园。大家跳着整齐的节奏跳着欢快的舞步,交流着一些养家的育儿经、做菜的诀窍以及哪里又开了一家可口的餐馆,退休金又涨了多少等民生信息。的确,下一代的华阴孩子都分赴全国各地打工、工作甚至都出了名,他们过年回家都是大包小包的带回来外地的好衣裳好车好理念,充分利用聪明头脑就在家乡大干一番,相信也是有所作为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从来没记得你是谁的真主,姜文说:未来不可限量。只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8

主题

2864

帖子

论坛管理员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沙发
发表于 2019-9-9 19:31:42 | 只看该作者
现实问题……
人猿相辑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dzja.com ( 沪ICP备14013917号-6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